房产业界心态调查--买房者篇:降价是“馅饼”还是“

标签:
房产 |
分类: 关注 |
房产业界心态调查--买房者篇:
降价是“馅饼”还是“陷阱”?
他们是买房者,他们望眼欲穿地关注着房价走势,他们被“房事”折磨得失眠憔悴,他们的心理脆弱不堪。有人犹豫着,看中了房却不敢出手;有人试探着,大幅压价试摸底线;有人不安着,买了房却忧心忡忡。
BY 《东地产》记者 郑宇栋
犹豫
看中了房却不敢出手
典型心理活动:
谁知道是“馅饼”还是“陷阱”
中原地产西藏南路门店的周子淇经理在接受《东地产》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的一再调动,已经让很多人开始静坐未来大势的变换。“个人房贷利率的下调到现在还未有很明确的解释。这也让很多本来已经要预订购房的人,都暂时搁置了买房计划。”
救市政策的相继出台,市场的回暖,让部分持币观望许久的购房者,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重新走进了中介门店。
21世纪不动产的鲁班路门店负责人向《东地产》记者介绍,“现在来看房的人确实比以前多了,但成交量却没有增加。对这些改善型客户来说,他们的想法更多,心态也更加犹豫。”
她告诉记者一个典型的案例:位于鲁班路区域的大同花苑楼盘,一套101平米的公寓房挂牌约245万元,因为房东要出国,已经属于急抛。前三家客户都有能力购买,而且对房子相当满意,但始终要求能降价至230万,为此僵持不下。一直到了第四家客户看房,才以235万元的价格成交。
这位负责人特别指出的是,其实在鲁班路区域,降价达10万元已经是极少出现的个案了。大势的难以捉摸,让很多看房者不敢再往前一步,谁知道前面是“馅饼”还是“陷阱”?
试探
大幅压价试摸底线
典型心理活动:
既然肯降那么多,说不定还能更便宜
“您看的这套房子在大兴街,靠近陆家浜路,交通非常方便,房东挂牌315万。”
“315万?现在楼市不景气,挂牌价还开这么高?270万吧,要是能谈的话,我再去看房子。”
这是《东地产》记者近日在中原地产西藏南路店亲耳所闻的一段还价对话。直接还价45万元不免让人诧异,但经理周子淇表示,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业务员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段时间,我们这里见到的最大幅度让价也就是20万元——挂牌260万,240万元成交。而且因为房主是境外人士,急着抛售,属于特殊情况。现在来看房的人开口就要还价30万到50万,确实有些离谱。”
而那位“漫天还价”的王阿姨却并不觉得自己离谱,“我也是属于想改善住房条件的,现在报纸上都在讨论二手房‘抄底’,那什么时候才是跌到最低呢?这样还价也是想自己摸摸价格的底线在哪,说不定就淘到好房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海其他区域,中原上大聚丰园店的经理吴晓波告诉《东地产》记者:“我这个区域房价偏低,以前客户还价最多两三万,现在都是直接要压低10万到15万。”而据该店的王业务员透露,最近来看房的客户,几乎有接近90%的人只看房不开价,完全不愿透露自己的心理价位。
随后记者对21世纪、汉宇等知名中介的多家门店进行了解后发现,这种只看房不开价的有趣现象似乎也普遍存在。
要么大幅砍价,要么索性不谈价,想试探市场底线的人却又不清楚自己的价格底线在何处。这种纠结不安的心态,使得买或不买成了一个大问题。
不安
买了房却忧心忡忡
典型心理活动:
还是急了点,再等等还有最低谷
11月25日的下午,《东地产》记者在走访鑫辉房产虹口分店时,偶遇了在9月底已经买房的张华(化名)。那时他买了曲阳路附近的一套二手房,现在却总忍不住要来看看最近的二手房价格。
“房子面积是41.46平米。上家当初挂牌是66万,最后被我还到了63.5万。其实我觉得应该还能压低一点,但人家不肯松口,另一方面我也是急着做婚房用。”老家吉林的张华很是直爽,2005年从工程技术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工作已经三年。这次买房的钱,双方家里一共凑了30.5万,剩下的就向银行贷款。
“我也没想到后面出来了那么多政策调整,自己也是急着做婚房用。现在算下来,单单免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就让我差不多损失了三四万。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应该还没有到最低谷吧?”刚刚买了新房子的张华坦述自己的复杂心情。
就在他准备起身离开时,又有人上门挂牌卖房,靠近临平北路的一间40余平方米的公寓房挂牌价仅要45万。张华的表情顿时紧张,一边的经纪人悄声问他:“这么便宜的房子,你敢要吗?现在房子再跌也不至于跌成这样吧!”张华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转过身向记者自我解嘲,“没办法,买了房的人就怕听到便宜的房子,毕竟房子都是用血汗钱换来的啊!”
张华离开后,鑫辉房产虹口分店的贾经理告诉《东地产》记者,最近刚买房的人都会忍不住来问问楼市动向,现在金融危机的逐渐波及,也使大家更关注自己的资产会不会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