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成为工作核心
上海重回七年前“房地分离”时代
BY 《东地产》记者 王颖娜
近日,上海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公布,经过调整,上海市政府将设置工作部门44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3个,直属机构21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6个。该改革方案旨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上海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通过本次改革,上海政府的组织机构设置完全符合中央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要求。
经过改革,原市房屋管理局被划归入了新组建的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原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被整合化归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国家住房保障与城乡建设部将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进行直接管理,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则直接隶属于国家土地规划局。
“这次改革体现了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政府机构上与中央政府完全对接,这样条线更加清晰。”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顾建发对《东地产》记者分析:“今后中央将采取垂直管理模式。”
在这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被称为上海第一大局——拥有23个处室,执掌土地审批大权的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被拆分。从此,上海的土地管理将改变以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一家说了算的局面。
土地、规划步调一致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将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职责、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房屋管理与土地管理分离,土地管理与规划合并,至此,上海经过七年时间又回到了房地分离时代。
原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机构。其分管的职能包括全市房屋、土地、地质矿产、住宅发展和建设、房地产市场、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实施,涵盖了从土地征用、划拨、交易转让、储备管理、房屋开发管理等整个流程上的所有环节。
这样的“房地合一”模式经过实践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导致土地出让批租的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管、审批和监督的模式。而由此导致的对某些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不力是土地监管的最大障碍。
“近几年,中央在加强土地管理的行政思路下,将土地与房屋管理的职能分开成为行政机构调整的方向。上海以外的很多地方都是实行房地分离的。”北孚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刘东林告诉《东地产》记者,“在当前形势下重新实行房地分离是非常正确的,对目前用地紧张的情况是非常好的调整。”
刘东林认为,将规划和土地归入一个机构对节约用地非常重要,今后土地利用将越来越规范。而之前正是由于土地和规划不一致导致了土地的大量浪费。这将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获得土地的流程将更加严格。
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徐明在接受《东地产》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只知道原国土局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将归并进来,但未来整个机构的职责、人员架构目前都没有确定,领导也还没有到位。”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机构合并工作,但尚未完成归并。预计最快会在下月初确定,但整个归并完成可能要到年底。
政府将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
此次机构改革将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的住房建设管理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物业行业管理等职责,市建设和交通委的动拆迁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很显而易见的是,上海政府将住房保障纳入了工作重心之一。
“新组建的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主要职能有两方面,一块是政府管制的房地产市场,包括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另一块是市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即商品房。”顾建发分析说,“政府从今年起将加大托底力度,也就是对住房保障的投入力度。”
顾建发认为,上海市政府将住房保障和商品房放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
据悉,从2000年至2007年,政府共投入廉租房3.03万户,而2008年一年,政府规划解决10000万户廉租房。此前80%以上的廉租房是采取房租补贴的形式,未来将多以实物配租的形式。同时,政府还规划在2010年之前推出2000万户经济适用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