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地产财经周刊
东地产财经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05
  • 关注人气:3,9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危机中的金融白领

(2008-10-22 12:26:39)
标签:

房产

分类: 关注

“裁员离我们有多远?”
——金融危机中的金融白领
    破产、收购、降薪、裁员……当这些刺目的字眼充斥在金融风暴中心的华尔街时,作为跨国金融机构聚集地以及众多世界500强公司集合处的上海陆家嘴,在大洋彼端感受着这场危机的肆虐和蔓延。若您恰巧也是每天奔走于上海这片与世界金融联系最紧密区域的众生一员,是否能感到“风暴”来临前的阵阵寒意?

BY 《东地产》记者 郑宇栋

500强企业纷纷控制开支
    “听说今年的年会取消了,年底的双薪估计都悬了!”陈帆(化名)在“十一”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听到了这样的消息。而这已经是他公司最近出台的第二项紧缩开支的政策了。作为中国IT业的名企之一,陈帆的公司在9月初刚刚下调了预算经费,“就我负责的项目而言,预算已经下调了10%,有些部门甚至下降了20%-30%,IT业肯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快的行业之一。高层出台这样的政策,也是在为将来做打算。”
记者走访了陆家嘴区域的一些写字楼,发现正在逐渐控制成本、节省开支的公司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众多知名500强企业。而这些开始控制成本的公司正是IT业、进出口贸易、自动化、快速消费品等最可能受金融危机波及的行业。
    从事物流工作的晓华在浦东南路一幢写字楼里上班,他告诉记者由于这幢楼里有多家物流公司,所以每天上班都能在电梯里听到有人哀叹业务量的减少。“我们应该算是较早体会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群体吧。我公司恰巧就是以北美业务为主的,上个月销售额起码少了30%。作为小职员的我们,每个月奖金都是和销售额挂钩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直接体现在我们的个人收入上了,”随后他还补充到,“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出差、培训都已经大幅减少了。”
    在对十余家大型公司进行了解比较之后发现,大本营处于金融风暴中心的美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无疑会做得更为细致。记者从一涉及农副产品行业的美资公司(世界500强之一)了解到,他们最近出台了关于出差标准的新制度。其中将出差例会中的五星级酒店标准降低到三星级。出机场先要坐机场大巴到市区,随后才可以叫出租车。出租车费一旦超出额度,财务便不予报销了。仅从这些条例就可以看出,节约开支的指导思想已经落实到细节处。
    而另一家美资公司(世界自动化行业老大),甚至从公司福利上做了调整。从前的住房、出差经济补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这让在其中就职的小胡(化名)叫苦不迭,“本来打算今年要买车。因为公司有私车公用的制度,就是自己的车办公用,每公里补贴1.5元,也算是种变相的福利制度吧,但现在都取消了。从这样的趋势看,我也要重新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了。”
    从减少预算到降低福利,种种迹象似乎都是风暴来临前的预兆。“现在公司里谁要是不满提出辞职,上层马上就批准。以后可能还有大家更担心的事吧。”小胡最后还道出了大家最不愿想象的事情。

外资银行员工忧心忡忡
    曾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场面,被用来描述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受害者。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前夜,全公司灯火通明,员工通宵翻箱倒柜清理物品,甚至复制客户联络资料,大家彼此都心照不宣。很快,雷曼兄弟就裁掉约1500名雇员,最近仍计划继续裁员1000人左右。在任何一场经济危机中,裁员是最不可避免的应对措施,当然也是我们最害怕听到的事情。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听到任何有关裁员或将要裁员的内部通告,”在上海汇丰银行供职的李园(化名)还未感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亚太区的业务到目前为止还未收到大的冲击,接下来就难说了,很多专家都预言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最起码要半年以后才能体现。”
    现在的平静并不能证明什么,毕竟就在不久前,汇丰刚刚宣布了全球裁员1100人。而华尔街从去年年末至今,竟陆续裁员了近14万人,而且现在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地增加中。
    李园告诉记者,从7、8月份开始,她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今年汇丰在亚太区设立分行的速度放慢了,数量也开始减少。很多投资业务都拓展得很慢,以这样的趋势来看,未来的情况很难让人乐观。”
    据了解,其他外资银行,如东亚、花旗、荷兰等在上海的部门都还未有裁员的情况发生。但相同的是,这些银行的欧美部门早就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人员减缩。花旗银行甚至在年初就宣布了全球裁员4200人计划,但其中并不包括中国大陆地区。而现在最令人担忧的是,在陆家嘴众多金融机构中,节约人员成本的趋势已露端倪。据一位渣打银行的内部人士透露,如今要招一名新员工的审批程序比以前更复杂了,有时甚至要向总部请示。如果出现员工离职的情况,上层也更希望其留下的工作能被其他职员分摊,而不是召入新职员顶替。
    除了跨国金融机构,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公司也有类似情况。公司设于金贸大厦的一家美资公司负责人给出的回答很是直接,“现在哪怕是招一个人都要发函去美国总部审批,包括兼职也要通知总部。如今的基本情况就是只出不进了。以后会怎么样我就不好说了。”

国有银行去华尔街抢人才
    而从人才引进的角度,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反倒成为中国的一次机会。如今,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很重视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从海外引进高级金融人才,并已为他们“回流”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上海市金融工委拟在今年12月初组织沪上金融机构招聘团,到华尔街进行“人才采购”。这或许将是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内金融机构最大规模的海外“资产并购”。国内券商、基金公司以及银行、房地产界对此都表示出了强烈兴趣。国内的中投公司、工商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也正频频向华尔街的华人精英招手,中投公司、中信集团、中金公司还在网络上发布了招聘广告,并采取视频面试的方式向海外招揽华人金融专才,提供的年薪、职位和发展空间都令人心动,而有数年华尔街工作经验的人,更可以竞争到中高级职位。次贷危机为金融界华人回中国就业创造了契机。
    面对这股华尔街人才“回流潮”,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金融业现处于重创期,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但是在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今天,全球协同作战,欧美经济最终也会复苏,金融人才的回流欧美便不可避免,所以,金融机构在引进外来金融人才的时候要考虑同时培养本土人才,这样才能以备不时之需,防范金融风险。”
    上海市领导在多个场合均强调,人才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要素。这对像李园这些为未来担忧的人们而言,也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