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四个元素
(2008-10-31 13:48:05)
标签:
健康 |
分类: 食疗养生 |
健康由四个元素组成:一是父母遗传,占15分;二是环境,占17分,其中社会环境占10分,自然环境占7分;三是医疗、医院、技术,占8分
;四是个人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占60分。即是说,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的因素中,基因加环境,有32分是改变不了的。但有68分可以人为控制。
一个人高矮胖瘦、长相、健康和父母有关系,姚明的父母曾分别是国家男篮女篮的主力中锋。父母高血压,子女有45%的几率得高血压;父母双方一个高血压,子女有28%的几
率得高血压;父母双方血压正常,子女有3.5%的几率得高血压。我们所里有个小女孩,7岁胆固醇1080,11岁心绞痛、心肌梗死,13岁冠脉造影3支血管高度狭窄,15岁一走路就心
绞痛,不得不做冠脉搭桥术。15岁上初三,冠脉搭了4根桥,和叶利钦搭得一样多,比克林顿多一根。为什么?爸爸胆固醇500多,妈妈胆固醇600多,具有家族高胆固醇脂血症。
医院、医疗,在健康中只占8分。但在2001年,我们为此花费了6140亿,去年花了8000亿。生活方式占60分,所以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
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荣誉再高,是领导的,是领导的栽培;成绩再大,是大家的,是大家的齐心协力;金钱再多,是子女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关爱
自己就是关爱家庭,关爱社会,关爱祖国。
智者不惑一“智”千金
在我国物质文明大大进步了的今天,为什么一些慢性病反而更多了?发病年龄更早了?一些原来可以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不但控制率很低,而且并发症很高?慢性病的形势
怎么越来越严峻了?
归纳起来原因有三:
一、无知无为。即病于无知,死于无知。
二、有知难为。许多中青年人,有保健知识,也想健康,但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过大,权衡下来是无奈,只好透支健康,浓缩生命。
三、有知不为。更多的人尽管知道保健知识,但实践中就是做不到。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人性中有一个知、信、行的落差公式,或称闻道、悟道、行道公式。这个公式是:100个人闻道,其中能悟道者仅50人,而能行道者则不到10人。
目前,城市中大多数人属于第二、三种。知识与行为、闻道与行道之间有这么大的鸿沟,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古人说: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何为智者?遇事不惑者也。遇到一件事,一个问题,能够全面、客观、有深度地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和比较,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然后
认清目标,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水滴石穿,终成正果。智与知不同,知是知识,一学就会,但只是表层知识,并不形成性格,不一定能变成信念与行为。而智是“知
”加上“日”,即有了知识后,还要日日潜思精炼,天天悟道行道,才能提升成智慧,升华成性格;才能遇事登高望远,高屋建瓴,并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能做到智和勇,不
是容易的事。
有了这种“智”,即理智、才智和睿智,而且要从青少年抓起,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难事了,这样一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心理平衡、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等等所有问题都会变得十分自然,十分顺畅,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人过六十防慢病
我国60多岁的人平均每个人患6种慢性病。
慢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从现代观点来看,影响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总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992年占全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25%,1998年占到29%,到2000
年已经上升到33%,整个慢病占死亡率的2/3。因此,慢病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心脑血管疾病最多。
慢病形成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外因交互作用形成疾病。其实,病因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如,常常有人说,他既不抽烟又不喝酒,胆固醇不高,不肥胖,坚持锻炼身体,可是他仍然患了高血压病。这是内因及一些外部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他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发生其他动脉硬化疾病的概率就低。如果患有高血压病,又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那么他发生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就会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