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腰腿酸痛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医中药 |
把艾灸切段,放在姜片上点燃,5分钟或姜片稍稍发热以后就可以取下来了。
艾灸的功效:
选新鲜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医院里一般切成厚约2 至5毫米的姜片,在家为防止烫伤可切成1厘米厚,大小可据穴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针或牙签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约枣核般大小)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一个艾绒为一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毕用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灸中脘穴】
穴位: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方法:仰卧,将姜片放置在中脘穴,将艾绒捏成宝塔样置于生姜片中央,点燃艾绒,穴位会感到烫,每穴位灸10~15分钟。
适应症: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痢疾等疾病。
【灸关元穴】
穴位:下腹部,肚脐下3寸
方法:将生姜片放置在关元穴,方法同上。
适应症: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腹痛、遗精、阳痿、哮喘、虚劳瘦弱、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等。
【灸命门穴】
穴位:位于后腰与肚脐眼相对的位置。
方法:俯卧,生姜片放置于命门穴,方法同上。
适应症: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遗精、阳痿、腰痛等。
【灸三穴】
穴位:中级穴(肚脐下4寸)、关元穴(肚脐下3寸)、气海穴(脐下1寸半)。
方法:仰卧,既可三穴同施,又可分别施灸,方法同上。
适应症:尿频、尿急等
【灸神阙穴】
穴位:神阙穴(肚脐中间)。
方法:仰卧,把普通食盐置于其中,在食盐上放姜片,上置艾绒,连续灸20分钟。
适应症:气虚性便秘等。
注意事项:灸灼过度,局部出现水泡,如水泡不大,可用烫伤膏擦涂,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应到医院进行处理,防止感染。在精神过度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过度饥饿时不适宜用灸法。中暑、高热、咯血、咳嗽痰黄等不宜使用艾灸疗法。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小腹部应慎用灸法。偏热性体质不宜艾灸,最好先看医生辨清体质。(菱忆)
生姜的家庭自疗方
生姜是我们经常用的调味佳品,又是一味很好的保健食品和中药。生姜在家庭食疗方面用处多多,可参照如下方法使用。
伤风感冒:属于风寒感冒的,取生姜5~6片、葱白三根,红糖少许,热水冲泡服之。
口臭、牙周炎、牙痛:用生姜切片若干泡开水含漱。牙痛者,咬嚼1片生姜,能止牙痛。
慢性胃炎的纳食不振、恶心呕吐:取生姜切片或切丝30~50克左右,煎水频服。
食物中毒(包括海鲜鱼蟹类),腹痛、呕吐者:用生姜、紫苏叶各30~50克,水煎加红糖少许,频服之。
预防胆结石、感冒:早晨含服生姜。将生姜洗净去皮后切片,每天晨起一次,先喝一杯开水,接着含生姜4~6片,然后将其嚼烂。把姜汁与口水一起不断地咽下,待生姜无辣味时吐掉姜渣。一般含嚼半小时左右。
斑秃(脱发):生姜切片反复涂擦脱发处,使皮肤发红、发热,一天2~3次,能使头皮充血,改善微循环,促使新发生长。
防治老年斑:取生姜(切丝)、蜂蜜各15~20克,开水冲服,同时用生姜摩擦手背处的老年斑,由于姜辣素有很强对抗自由基的作用,能推迟老年斑出现。
治手心脚心出汗:取生姜切丝、白矾捣末各20~30克,水煎后浸泡手脚,每天2次。
治呃逆:生姜切片30克、茶叶10克煎水温服。
用生姜食疗也有不少禁忌:
因为生姜属于温热性,治感冒只适用于风寒感冒,不适用风热感冒。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不用。
若体质属于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妊娠妇女不可多食,生姜有活血祛痰、行气破滞作用。
变质的烂姜,千万不能吃,烂姜含有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