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事隐”与“假语村言”——是原型与作品之关系
(2025-08-31 09:31:52)
在“作者自云自又云”中,作者曾历过的一番梦幻;作者及念及的当日之女子;作者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虽然是故将“真事隐”之“真事”,但“真事隐”之“真事”,仅仅是原型,而不是文学作品之成品。
唯有作者自称“在下”,用“假语村言”创作出来之《石头记》,才是文学作品之成品:
一、以作者曾历过的一番梦幻为原型,创作出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之平台的“假语村言”。
二、以作者及念及的当日之女子为原型,创作出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之“假语村言”。
三、以作者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为原型,创作出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撰出了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创作出空空道人抄回《石头记》;创作出孔梅溪题曰;创作出吴玉峰题曰;创作出“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创作出“按那石上书云……”之“假语村言”。
四、“按那石上书云”: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被变成“通灵”,被带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被“夹带”于中,记下了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离”开人间“恨天”,饮愁“灌愁海”一段故事,然后在石头上公示。就是作者自称“在下”,用“假语村言”,创作出来之《石头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