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通灵之说以“记”神瑛绛珠之说
(2022-11-16 10:20:22)
读《石头记》一书,只知作者“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不知作者因何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根据“作者自云、自又云”提供的证据,作者是因神瑛绛珠之说,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则是“借”通灵之说,以“记”神瑛绛珠之说:
一、作者因念及当日之女子,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创作构思出神瑛绛珠之说: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离”开人间“恨天”,生存于“愁海”。
二、作者“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不过是“借”通灵之说,以记神瑛绛珠之说: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被变成“通灵”,被带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被夹带于中,以“记”神瑛绛珠等,如何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如何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如何“离”开人间“恨天”,如何生存于“愁海”。
三、作者写“通灵”归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复原本质,上面有了《石头记》,不过是有了“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的神瑛绛珠之说。
四、作者因神瑛绛珠之说,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没有神瑛绛珠之说,作者“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作者只所以“借”通灵之说,以“记”神瑛绛珠之说,是因为“通灵”之说,是神瑛绛珠之说最佳的艺术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