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通灵”之说与借“通灵”之说的区别
(2022-07-10 16:28:07)
《石头记》一书之格局,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记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记宝黛等如何“离”开人间“恨天”,如何生存于“愁海”之格局。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根据“作者自云”提供的证据,“撰此<石头记>一书”,是分为撰“通灵”之说,与“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两步来走:
一、“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之“在下”(作者),写女娲氏练石补天,将未用之石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该石被变成“通灵”,不知被带何方何舍……该石头上就有了《石头记》。是撰“通灵”之说。
“通灵”之说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灵”不知被带何方何舍。从而给人以“通灵”去人间,享受荣华富贵之错觉。
二、“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之“在下”(作者),写“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则是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被变成“通灵宝玉”之石头,被带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被夹带于中——被夹带于神瑛侍者之嘴里……被系于贾宝玉脖子上,从而达到了被夹带于中之石头,记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之目的。
“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之特点,是“通灵”被带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被夹带于中。从而形成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记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记宝黛等如何“离”开人间“恨天”,如何生存于“愁海”之格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