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江州劫法场”的妙处
(2019-08-27 11:04:20)分类: 阅读课程 |
“江州劫法场”的妙处
宋江从出场与晁盖等人有联系后,一直在上不上梁山之间徘徊。本来杀人逃亡大闹青州之后,领着清风山等英雄已经做好上山准备,却在山下接到宋清书信,然后回到家里减轻罪责被发配到江州,坚定不再上山的决心。但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作者就是这么安排,人一旦放松心弦就会出事,于是一场大事件“江州劫法场”发生了。这件事情从宋江到江州始离江州结束,前后共37、38、39、40四回,一件大事看出诸多人等。
宋江其人
宋江从出场到现在虽多有出现,但表现并不出色,更多是一种被动的角色,被动杀阎婆惜,被动逃亡,被动被刘高抓,被动安排上梁山,被动选择发配……但这些被动是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可以改变的就是主动的主观问题了。所以宋江到江州后,上使银钱下搞关系,又结识戴宗、李逵、张顺三人,日子可谓过得顺风顺水,最起码比前段时间逃亡期间要心情轻松得多吧,最起码这可是过了明路的,自由得多。
但如果按照这样自由下去,宋江是上不了梁山的,只有置于死地而后生,切断他一切后路,让他不得不上梁山。所以作者安排宋江写反诗,被抓入狱,被判砍头。然后被救上梁山,这样熄了宋江正规仕途之心,只能在梁山安居。我们且看这几回中宋江的形象刻画:
野心。人在醉酒时候最容易说真心话,宋江酒后写的反诗就可以看出其内心深处的野心,《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能忍。凡是英雄,或者做大事情的人,心中意念坚定,必定是能够忍受屈辱的。最有名的就是韩信受胯下之辱,而作者给宋江安排的为了逃避造反罪责则是装疯,可谓丑极。历史上孙膑装疯在猪圈里吃猪粪最后终于得逃,宋江可没有孙膑的本事,虽也做到了“尿屎坑里滚,见了戴宗和做公的人来,便说道:‘你们是甚么鸟人?’…宋江白着眼,却乱打将来,口里乱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领十万天兵来杀你江州人,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与我一颗金印,重八百余斤,杀你这般鸟人!’”疯言疯行挺像回事,但到了公堂上吃拷打不过,然后就招了。受辱,见其能忍;却没有坚持到底,可见心性不坚。
狠心。宋江的及时雨针对的只是江湖人物,所以书中提到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对于平民百姓的性命与生活,他则多不考虑。所以为了让秦明上山,他和花荣定计假伴秦明,对城外诸多百姓杀烧。而本回中,宋江为了一己之仇,非要杀死黄文炳可以理解,但屠其一家,感觉甚为恐怖。且书中从没有听到类似的关心百姓性命的话语。也许这就是当时的江湖社会吧!百姓性命不是性命。
权谋。金圣叹一直认为宋江是个心口不一的假人,本回故事中也可看出。宋江得救到了穆家庄,还未考虑撤退问题,先考虑的是自己报仇的事情。所以他对晁盖诸人说“小人宋江,若无众好汉相救时,和戴院长皆死于非命。今日之恩,深于沧海,如何报答得众位?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仇如何不报?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再做个天大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那时回去如何?”晁盖道:“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贼已有提备,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队人马,一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仇,也未为晚。”宋江道:“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够得来。一者山遥路远,二乃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宋江先感谢,再要求,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很明白走了以后报仇艰难,所以要及时报,当下报,不顾晁盖反对,直接提出要求并获得花荣等人拥护。再有上梁山后的座位,他先是以晁盖年龄大推了首领座位,却又安排左右“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造成左9右29相差悬殊的怪现象。其中,他还借用江州儿歌,“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为自己的行为张本,使其名正言顺。此时回头再看宋江反诗,多有照应。但亦可知其一日没坐上山寨之主,就会将自己的权谋用一日。
梁山初露锋芒
如果说宋江到上梁山已经表露自己的野心的话,江州劫法场也是梁山好汉们第一次主动出击。以前的战役主要以防守为主,而本次战役则是以进攻救人为目的,主动性极强。梁山的战斗力也初露锋芒。
冲锋陷阵在前的晁天王。作为一把手的晁盖,按照常规在战役中稳坐后方即可,可是他却主动挑梁,在第一线战斗,想来他是喜欢这种身先士卒的感觉。而此次之后,大大小小战役,都被宋江阻止,后来终于坚持要来一次机会,却也命丧黄泉。此次晁盖下山,还有两重作用,一是显示他对宋江的看重,和宋江相比,晁盖是个有底线有义气之人;二是让他和宋江在无为军杀黄文炳事件中发生第一次冲突失败,表露后期宋江主意一出必要实现,他的被架空实属正常。
吴用确实有智。吴用的“智”最主要体现在“智取生辰纲”一事中,后期多为细微处,如火并王伦,宋江去江州时他的“我知兄长的意了。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而本次戴宗送信他找人仿蔡京书信一环节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他的“智”。摹写字迹刻章可谓真矣,可吴用却发现用章的漏洞提前做好安排,不然梁山到江州那么远,又怎能赶上劫法场。而劫法场时的四路安排,东西南北,各色职业,也是必救的根源。
花荣与李逵的跟随。宋江身边有三人,分别是李逵、吴用、花荣,他们关系最近,甚至死在一起。李逵心甘情愿喝下宋江的毒酒,花荣吴用得知宋江消息后自缢身死,他们情谊深厚,从本回故事前后就可以分析端倪。凡是宋江言语,花荣李逵必为拥护,吴用虽是晁盖旧时,却也将宋江心意作为头等要事。
梁山泊帮派已分。宋江得救,火烧无为军然后上山时分了五路人马,这五路都是新旧旧新领导间差一起的,可是上了梁山后却被分为左右新旧两派,旧首领孤兮兮只有9人,新首领却长长一溜儿是他们的三辈有余,不知这9人内心有何想法,作为头领的晁盖看了心里如何?拉帮结派是一个单位的大忌,可宋江却名正言顺的将山上诸人分为两派,意在何处?
黄文炳的作用
和梁山诸人相比,黄文炳也算作是小人物一个了,但他的作用却非常关键。书中像他这样的人有很多,如发现百胜捉晁盖的何涛,计赚武松的张都监,他们主要作用为推动故事情节,对于黄文炳,有了他的钻营、较真、认真与细致,才能利用宋江的反诗,揭发宋江的装疯,发现假书信的漏洞,才能最终能够判得宋江戴宗死罪,最后促使梁山好汉劫法场,他自己也落得个身死家灭的下场。
作者写作的笔法是非常冷静的。宋江确实写了反诗,而黄文炳又是个“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心里只要害人,惯行歹事,无为军都叫他做黄蜂刺”然后再给他加个哥哥黄文烨“平生只是行善事,修桥补路,塑佛斋僧,扶危济困,救拔贫苦,那无为军城中,都叫他黄佛子”借这样的人来写宋江,以掩埋宋的貌似“冤枉”。后来火烧无为军时放过黄文烨一家,看似也算作恶有恶报,梁山诸人恩怨分明。但勿忘一切都是作者的春秋笔法。这样的坏人确实死有余辜,宋江又岂是身家清白良善无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