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酷暑更让郭氏母女难受的,是社会舆论冰冷的面孔。打油诗云:前有干爹后有郎,人情岂用肉来偿?玛莎拉蒂太丢脸,驶入益阳经适房?这种侮辱性的段子很接近迅哥说的“投枪”、“匕首”等凶器,让人欣慰的是郭氏母女心脏堪称强大,换个心理素质脆弱一点的孤儿寡母,恐怕早就在23号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买动车票前往天堂旅游去了。上述打油诗是社会一角的白描,意境就四个字:混乱、冷漠。混乱,是当今社会伦理的失调;冷漠是芸芸众生包容心萎缩。而坚守伦理和秉持包容,恰恰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赖以和谐的“根本云”。
近日抱病研究伦理学,发现古今中外对“伦理”一词并无完善的定义,定义都不清楚那还学个铲铲,但它的确又是一门学科。于是看剑不才,擅自给它下个定义:伦理学是关于受道德调整并约束的社会关系秩序的科学。核心是秩序,关键是道德,外延就是啥子“三纲”、“四维”、“五常”,豆是礼仪廉耻、仁义礼智信那些东东。“三四五”是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共同支撑起一团像“云计算”一样的东东,那就是伦理。一个社会失去伦理将比满街恐怖分子“灯儿晃”更加可怕,杀父淫母不足为奇,蝇营狗苟小菜一碟,乱与冷是必然的。
重庆方言“扭到费”的意思是针对某人某事不依不饶、没完没了。当然也可以从褒义的角度理解为执着、不抛弃不放弃。我曾经在疑似小说《我不是你的谁谁》中,将才貌双全、就是有点一根筋的女1号冠名“扭到费”,但对她完全是一种褒奖,刻画出的是现今社会打起灯笼都难找的好女人。借用“天涯体”表述:在重庆,有种能力叫“擭得转”,有种欣赏叫“看抹和”,有种厉害叫“嘿猫杀”,有种仇恨叫“接叶子”,有种过失叫“戳了笨”,有种执着叫“扭到费”。在把“小强”叫做“偷油婆”的重庆,围观是一种乐趣,一种生活常态。
我从“芙蓉”、“凤姐”,以及最近的“郭MM”身上,发现真正的渝人,是敢于直面扯蛋的人生,但不愿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于这些破事,重庆人围观的比较多,顶多在外三层用脏话“诀”几句,很少有扭到费、非要把人家“裤儿衣服脱光”的执着。渝人的性格特质是比较健忘,“在情感世界一片兵荒马乱的当下,谁又能在心中存在多久?不管是情人、敌人,还是好人、坏人”。资讯越多,越容易忘记,这是生理的自然反应。尽管目前仍然有那么多人对郭氏母女不依不饶“扭到费”,让人五味杂陈。但一切都会成浮云,很快飘过去。亲,信吧。
用重庆方言来就炫富门造句:郭MM年少无知一不小心“幺不倒台”的炫富,结果“戳了笨”,好多人“看抹和”,一些并没有和她屋头“接叶子”的有识之士“嘿猫杀”的站出来发难,矛头直指背后可能存在的“乱劈柴”。她老妈再“擭得转”,这次恐怕也难逃遭“扭到费”、搞得身败名裂的命运。但在审丑快乐过审美的时代,丑陋的东西像杀不绝的“偷油婆”,时不时会“悄悄咪咪”爬到你的眼前恶心你。看到孤儿寡母“旷兮兮”的样子,又觉得“嘿造孽”,希望她们各人“下矮桩”、诚恳认错,莫去“办灯儿”了,把这页尽快翻过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