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楂树、无觅处

(2010-09-27 22:16:32)
标签:

老谋子

大巴山

山楂树之恋

三峡水库

老三

杂谈

分类: 灯下絮语--生活杂谈

    07年《山楂树之恋》刚出版,就有朋友送我一本。应该说小说本身写得一般,但情节还是比较感人、催泪。俺一口气读完,泪未下但情已感,毕竟是曾经懵懵懂懂经历过的岁月留下的故事,读来亲切。每一个情节仿佛都有自己偷窥的身影,如果允许角色转换,我也曾经愿意死心塌地做那个“老三”,只是当年的静秋并不多见。

   

    早就听说老谋子要拍“山楂树”,开始不明白,认为那小说并不是很好的电影题材,平淡的故事与老谋子工笔重彩、大开大合的风格并不搭调。后来明白了,他经历过那个年代,说不定心里就有那么一个“静秋”,从老谋子的气质、风格、情调、审美诸多因素判断,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看完电影,觉得电影拍的也不错,基本能够还愿故事本身的主要情节和感情色调,只是感觉镜头中山寨痕迹太明显,还原得不细腻。静秋在我们那个年代(我要稍晚些,但同属一个年代应该没疑问)的确不多见,老三却比比皆是,我的同学当中就好多“老三”:穿黄军裤、白衬衣,腰上别一大串钥匙、挂一把弹簧刀,游手好闲、会骑自行车,见了漂亮妹儿特别殷勤、周到,甚至两肋插刀。。。这是俺那个年代很熟悉的角色。

 

    我很喜欢山楂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俺家乡叫“酸枣树”。从看小说那刻起,就觉得故事发生地离我生活的地方应该不远,但作者老是支支吾吾、欲盖弥彰,用L、K等字母来模糊地域。山楂树属于灌木树种,生长范围广泛,它本是极普通的树种,但经艾米这么一忽悠、一煽情,它就崇高了、伟大了、纯洁了。我在想,那些数以万计的山楂迷读完小说、抹完眼泪,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要带上干粮、爬山涉水去寻找那颗象征民族气节和忠贞爱情的山楂树。既然你标榜纪实文学、当事人亲口讲述,一定是有真实出处的,虽然用字母代替了某个省市,但毕竟读者可以拨草寻踪,千山万水找到那棵树,甚至亲眼瞻仰“老三”的坟头,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那样的话,读者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动?说不定那里还会成为旅游热点呢。

    但很遗憾,这一点,作者和导演都穿帮了。

    电影的最后,字母上说:那个地方因修建三峡水库给淹没了,连同那颗山楂树。这说明故事发生在三峡库区,和我读小说的感觉是吻合的。但是细想,抗战时期,日本兵什么时候推进到大巴山一带,还在那山楂树下杀了无数抗日英雄?这个,俺始终没弄明白,甚至有种被忽悠的感觉,甚至怀疑整个故事的真实性,电影院里那么多眼泪,似乎是在傻傻的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