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小院的魂
(2008-12-02 22:30:55)
标签:
小院院里大嫂两个女儿碎雪三亚 |
分类: 灯下弹剑--情思回音 |
又要出差了。路线比较复杂,海口、三亚、北京、成都、回来,每地只呆一到两天。下午,为机票的合理承接煞费苦心;晚上,又为带什么衣服伤透脑筋,三亚和北京,衣服要差好几层呢。在下出差出得厌烦了,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多耗一秒钟;出门最怕累赘,不喜欢带比我儿子书包更大的行李箱。两个不喜欢,使这趟“镖”还没成行,便平添了几分烦恼。行李准备得差不多了,还是写几句凑个数吧。
因为十几天前做的那个夜梦,我决定到京城之后,抽时间再去看看当年客居的小院,听说在下离开之后,便再没有人去住了,难以想象它现在是一副什么模样,或许已经荒芜了。加上前两年就听到有关人士放出话来,说要拆了盖高楼。我想,迟早它会彻底消失的,连同在下寄放在那里的一段记忆。
住了七年的地方,说没感情,那是骗人的。但始终觉得那个院落和那幢二层小楼,笼罩着一种隐约的阴森和神秘的悲情,是在下至今未解开的一个心结。
有一年冬天,一位朋友到京城出差,顺便来看在下,天各一方、多年不见,在“西来顺”吃了涮羊肉、喝了二锅头,回到小院聊天到深夜。朋友准备告辞,此时外面北风呼啸,夹着碎雪。在下便留他在小院过夜,楼上楼下全是空着的房间,并且被褥、洗漱用具都有。半夜,朋友惊慌的来敲门,进门之后浑身打颤,说话都不利索了,说他听到有女子在院中哭泣,时断时续、若有若无。
在下一听,也猛然吓了一跳,用手拉开窗帘,定睛在院中搜寻,只见檐灯摇摆,地上只有飘忽的树影。侧耳细听,除了风声还是风声,哪有一丝哭泣?朋友却再不肯回房去睡了,要与在下同床共枕,结果两个人都睡意全无了,重新泡茶,再摆“龙门阵”。其间,窗外的风时大时小,不时撞的门窗吱吱声响,偶尔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划出凄厉的尖叫。
朋友问:难道你从来没听到过?真的有人在哭。女的,哭得很悲伤。
在下告诉他:没有,平时不在意外面的声响,猫叫春的声音倒是听到过的。风的呜咽,有时候与女子的哭声很相似,是你先入为主的感觉欺骗了你。
见他仍然神情慌张,我开玩笑说:不过也难说,公主坟就在旁边,万一她出来散步,迷失了回家的路,走到这个院子来了,那还不急得哭?
朋友仍然坚持说他千真万确的听到了,并且就在院子中央那棵树下。听他这么肯定地说,忽然想起刚住进小院时,一些奇怪的事……
在下进住之前,楼上住了一家东北人,一对中年夫妇和两个漂亮女儿,父亲和两个女儿早出晚归,回来之后便在楼上活动,很少下楼来,母亲长期在家却基本不出房门,平时很难和他们打照面。有时周末,看到有车开到院里来接他们,两个漂亮女儿一人搂着父亲、一人搂着母亲,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外出。
有一次在下回去,发现我凉晒在院里的衣服全都不见了,四下张望,不像是被风刮跑了。回到房间,看到床上一叠整整齐齐的衣服,显然还熨烫过(在下外出时,从来不关房门)。我猜想,可能是楼上那位大嫂帮我做的这一切。于是上楼去道谢,大嫂也没开门,只在里面柔声说道:不用客气,我看下午要下雨了,就帮你把衣服收了放在床上。大嫂的声音十分甜美。后来才知道她曾经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农业方面的专家,出过不少著述。
大概两个月之后,这家人突然搬走了。后来听前院的小服务生说,是他家两个女儿坚决要搬家,说她们晚上睡不踏实,老听到院里有响动。
在下生来胆子比较大。朋友问我怕不怕?我开玩笑对他说:“怕什么?真要有鬼,我还不孤单了。是男的,我这里有剑,可以和他走上几个回合;是女的,更好,请她进来红袖添香,陪在下读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