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一家三口顶着高温去公婆家。
天气实在太热,估计合伙人也吃不消,说吃过中饭就回来。我窃喜,这么热的天,呆在乡下真受不了。当然,比天气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氛围,与公婆基本无话可聊,在乡下又基本无事可做,无聊加尴尬。
公婆年纪大了,特别是婆婆,耳背,加上听不惯普通话,交流相当困难。当然交流困难的主要因素,是无可交流的话题。有年龄差距、环境差距、阅历差距、、、、、我说的她不懂,她说的我不感兴趣。而且婆婆翻来复去就是唠叨自己的苦,诸如年纪大的苦、生病的苦、将来做不动什么办的苦,象祥林嫂一样想起来就叨叨几句。我原以为婆婆年纪大了如此,后来合伙人坦言,婆婆年轻时也这样,就喜欢唠叨自己苦。
因为不是自己妈,我对她的叨叨抱无视态度,你说你的,我就当没听见,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反正劝你也想开也没用,你也听不进去,也不会改变。不做无用功,我就做我该做的,你想要啥我尽量满足,其他没办法办到的事,我也不去操心。
每个人的课题要分离,不纠緾,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合伙人前些年还会宽慰婆婆,这些年也可能是听多了,心也烦了。或者也可以说是醒悟了。因为相对他家,我家这边就省心多了。父亲在我们面前从来不唠叨抱怨,也几乎很少跟我们说消极的话。他总是说自己身体好,让我们不要担心,工作忙也不用回来看他等。总之为子女着想,不给小辈添麻烦。
这些年,合伙人也渐渐看出父母的不省心。母亲总抱怨日子苦,这不就暗指儿子不孝顺她嘛,没让她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嘛。可是我们在外地也要生活的啊,不能不工作,就回来陪伴尽孝吧,难道大家一起喝西北风。把他们接过去也不现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言语不通,行动不便也只能整天困在家里,而我们上班也不能陪伴,比在乡下日子更难过。而且我们的生活也会因为他们的介入大概率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合伙人知道改不了母亲的老病,也只能忍着。近些年,也许是烦久了,也许更年期了,也许是生活的压力,有时忍不住也会冲母亲发火,不过也就是说两句而已,看着他无奈又苦恼的样子,有时也挺心疼。
这次回去,婆婆无意中又说了一句扎心的话,看我们又带回不少吃的东西,不知是心疼还是客套,又对着合伙人唠叨,“以后不要再买这么多东西了,就让我过过苦日子好了。”此言一出,真有让人要背过气的感觉,我都严重怀疑是不是买的东西不合她心意,不好明说,故意说这样的气话。当然,我还是相信,她只是客套,只是这么多年了,还有必要这样嘛,你开开心心收下,不是皆大欢喜嘛,何必说让自己过苦日子好了,简直就是往人脸上扇巴掌。
唉,家有常抱怨的老人,真是让人头疼。等自己老了,切记,不要随便向人抱怨,因为不管说的人还是听的人,彼此都不会开心,何必呢。

海水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