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千里明月
千里明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121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之殇

(2018-02-26 21:05:13)
标签:

方言

洋浜泾

归属

故乡

杂谈

分类: 闲言碎语
方言之殇

       我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方言,每每有人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时,我都有点尴尬。尴尬的原因在于我不会说方言,万一对方要我说几句家乡话,或正巧对方也是同一地方的,我该如何应对,继续说普通话,对方肯定要纳闷不解,要么怀疑我说了谎, 要么就是认为我不屑与其为乡。因此我常常要赶紧解释,我三岁时,,,,,,辟哩叭拉讲半天,对方常常是半信半疑,我也是很悻悻然,因为不会说方言的人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也算奇葩了吧。记得初到外地上学时,开学之初,班里唯一的同县老乡特意找我搭讪,他一口吴侬软语,可我始终用大众普通话与之对答,几句话之后,他讪讪而去,后来基本再没找过我说话,估计他思量可能遇到了假老乡了。
      不会说方言,细想原因有三。一是父母交流太少、二是成长语境过杂、三是天资愚笨不才。在我记忆里,小时候与父母的亲密互动很少,包括肢体接触和语言交流。那时父母很忙,父亲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出差几天见不到人。母亲上班很累,下班就得立马撸起袖子做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打理,应该连说话的功夫也没有了吧,或者也没多少力气说话了。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缺少父母语言的交流启蒙,小孩自然不会说方言了。再说成长语境,三岁还未有记忆时,我就跟着家人远离故土,跨越大半个中国到了南方广东,父亲单位大院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说什么话的都有。那时的小孩都散养,我们一群没上学的孩子成天泡在一起野,躲猫猫,爬山、摘野果,白天基本不着家。来自各地的孩子在一起玩就要有交流,拿什么语言交流,用某一方言肯定不行,于是好象也没人教,大家不约而同,也好象约定俗成似的都说普通话,我这普通话估计是跟他们学会的吧。自此在语言的最初形成期,我的口音应该是夹带着各地方言的不靠谱普通话吧。也许正因此,后来我每每让人猜我是什么地方人时,对方大多都猜不准。还有第三原因,只能归结于自己太愚笨了。后来举家回到故乡时,父亲所在单位人员比较多,有许多的外地人,包括转业来的、分配来的、调动来的。几年过去,许多外地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吴方言了,而我这个地道本地人却还是一口的普通话,什么也别不过来。不是不想学,实在跑调得厉害,什么也拿不准那个腔,听得自己都觉别扭,后来索性也不学了,省得被人说成“洋浜泾”,平白惹人笑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