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期的《读者》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活着就是为了玩》。“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想必困扰过不少人,恐怕就连哲学家也无法给出满意答案。但就是这样一个严肃深奥的话题,作者五岁的儿子却给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答案,四两拨千斤,天真的回答好象轻意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呢。不知有多少人认同,不过我却颇有同感。
有时候我的儿子路易斯会出其不意地问我问题,譬如最近就向我提出这样一问题“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活着?”
我煞费苦心地搜寻着恰当的回答,后来我决定提出反问“那么你以为呢,我为什么活着?”
他皱起他那5岁的额头,迅速闭上眼睛,苦苦地思索了一会,然后慢吞吞地说:为了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为了晚上给我朗读故事。。。。为了跟我玩。。。
一种多么美妙、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呀!我在心中暗暗感叹。假如我不和他玩——我的生活就会毫无意义。
“那么你为什么活着呢?”我问他。
“为了玩。”他说。
我想说的是,
第一儿童总是提出重大问题,完全是随随便变变得,“你为什么活着?”严格地讲,这是个最根本的问题。
第二,对这些问题,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怎么知道我为什么活着?一早起来,早饭吃什么我都常常拿不定主意。
第三,虽然(或许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随后便发生了某些事情,比如我们玩。谁知道,假如路易斯没有向我提出这个(或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还会不会在一起玩。是这个问题使一些事情得以运转起来。问题是生活的发动机。一个问题被人们提出来并且开始寻找一个答案,仅仅是这个事实就会激发人的幻想。也许我们在一起玩的这个事实甚至就是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也许,我们活着就是为了玩。
容我狗尾续貂:
也许,对吃货而言,我活着就是为了吃,让自己吃好,让家人吃好
。
说这篇文章让我颇有同感,是因为这篇文章也给了我一个满意的答案,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自从玩烘焙后,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在厨房里忙碌,不是在揉面,就是在拌肉馅,不是在做蛋糕,就是在包饺子,整日围着锅台转的日子让我对自己产生了困惑,深感自己好“堕落”,感觉自己就整一个不求进取、不思上进的“马大嫂”(买汰烧)哈,书不读、报不看、业务不钻,活脱脱一家庭妇女呵。有时边做边郁闷,边牢骚,但不做又觉得让家人吃街上那些放了许多添加剂的食品又于心不干,纠结呵。每个周末就是在这样的两难中度过,一边是自制美食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一边是碌碌无为带给自己的羞愧感。好了,现在五岁的路易斯给了我答案,活着,能陪着家人玩、陪着家人开心,那就是有意义的生活。就象我现在,空闲时能给家人做美食,变着花样让他们吃饱、吃好,就是美妙的、有诗意的生活。
哈哈,吃货又给自己找到借口了。 
前几天中午,单位食堂的饭桌上了盘清炒土豆丝,里面零星放了些胡萝卜丝,原以为不过是一盘普通的家常菜,漫不经心地挟起一块尝过后,却被它的味道吸引住了,一连挟了好几筷。感觉味道和平常的炒土豆丝不一样,有点爽脆、又有点糯软,土豆香中混合着一点点胡萝卜的清香,又因为有了胡萝卜的加入,口感有微微的甜,很清新的春天里的一道时鲜蔬菜。因为颜色呈靓眼的金黄色,俺就给它取名黄金小炒了,呵呵,名字响亮吧。
回家后抽空山寨的一把,先将土豆切丝,然后用水浸泡去除淀粉,胡萝卜切丝先用油煸炒半熟盛出,然后另起油锅炒土豆丝,略翻炒后加入胡萝卜丝,淋点水焖烧二三分钟,然后加盐、调味料,炒至水干起锅,前后几分钟,一盘金灿灿、黄澄澄的时鲜蔬菜就出锅了。作为上班族,觉得这道快手菜值得推荐呢,营养全面、颜色诱人、制作简便,更主要的是这两样蔬菜都是家庭常备菜,买来放一二个星期没问题,偶尔家里断菜时用它来凑合,味道还真是让人惊喜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