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早上班,在路上,看着接连几辆型号、颜色相同的大客车从身边开过,然后在前面不远处红绿灯路口停着。正纳闷又是神马单位搞大型活动呢,走近了抬头,看见车上坐着清一色学生模样的人,才恍然大悟,又到了一年高考时。
时光飞逝,掐指一算,离开自己的高考已有近二十年了,人生的黄金时代也一晃过去了哈。那时的高考在每年七月份的七、八、九三天,俗称黑色七月。考生的待遇也没有这么好咯,专车接送、家人护考、高考营养配餐,神马都是浮云啊。记得额那天象往常一样离家骑车四十多分钟到校,唯一不同的是手里多了一个包,里面装着几天的换洗衣服。坐上学校按排的中巴车,我们地群人就从学校到了离考点较近的一个学校(乡下不设考点),集中住在这所学校的学生宿舍里。
记得当时我们的宿舍在一楼,在学校一墙角处,外面都是杂草。一屋住着十来个学生,狭长的宿舍里一溜排的高低床,挂的都是白棉纱帐子,那种密不透风的棉纱帐。虽然头顶有吊扇吹着,但坐在帐子里根本感受不到一丝风儿。掀起来吧,斗大的蚊子围着你嗡嗡转,让人不得安生。晚上在教室里上完老师的考前辅导课回宿舍,简单洗漱后上床睡觉,床上又闷又热,心里又想着明天考试不知考些啥,内外的双重煎熬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呵。可能那时也年轻吧,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上考场呢。
印象最深的是宿舍里唯一一个陪考学生,因为她爸爸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就以带学生出来考试的名由陪着来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她爸爸把一切都包了,饭菜打好了送给她、换下的衣裤悉数拿走代洗、买了西瓜切好送到宿舍。不过当时我并不羡慕她,反而觉得她很可怜,自己的内衣裤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被老爸拿去洗,好生尴尬啊。由于父亲陪考,她的思想包袱应该蛮大的,在一起的几天也从没看她露过笑脸,话不多,好象和我们住一起几天都没说过话儿。听说她是复读生,这次爸爸全程陪考(我感觉什么是押考呢),压力可想而知,再后来听说女孩这一年又是无功而返,不知有没有再复读,这二年的高三生涯对她来说肯定是灰暗的回忆了。在我们的当年,考不上学就意味着农村户口只能回家种田,居民户口只能到工厂上班,而有幸考上了,就能跳龙(农)门,揣铁饭碗,所以千军万马都要抢着过高考独木桥,场面那个悲壮啊。
现在想来,自己还是感谢那个时代,让额读了一个当时许多人不屑填报的学校、到了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想去的单位、干了份基本满足温饱的工作。然后、再后来,毕业等于失业的时代到来了,额的单位却变成了香饽饽,单位的男同胞们也咸鱼翻身,从找对象找花眼到挑对象挑花眼,人生啊,真是变幻无常呢。
想想再过五六年,女儿也将面临高考,面临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祝愿她一切顺利,也祝所有的考生顺顺利利,如愿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为自己的高中时代画一个圆满句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