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家目前有三部车,呵呵,不全部是四个轮子的哈。一部可折叠自行车、一部电动车、一部小轿车。说起这三部车,可全都和女儿有关呵,或者说为女儿的需要买的。
要说为女儿买的车,其实不止这三辆。第一部是女儿刚出生时额老姐为她买的好儿童的小推车,四百多大洋哩,可以躺、坐、推、还可以用来学步,着实在女儿学会走路前为额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外出散步时把女儿放在车里推着出门,免了不少抱在手里的辛劳,平时在家就把她安顿在小车里,喂饭、喂水都很方便,有时要打个小盹,就直接让她睡小车里。稍大点要学走路了,把推车下面的布抽了,就是一个学步车。每每女儿跨在小车上就会灵活得蹬着小脚,咯咯咯地笑着,满屋子的乱撞乱窜,不到一周岁就学会了走路。会走路后小车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后来看着闲着可惜,偶就送给了一个同事,让它继续发挥作用。第二步车是小三轮车,就是前面一个轮,后面二个轮的那种小车。这是唯一自己没花钱的一部车,是同事借给额家的。这车好处是有三个轮子,坐在上面不会倒。虽说不会倒,但因为小车坐凳离地比较高,重心太高,只要身子稍有点偏离车子就会侧翻,为此女儿不知摔过多少次跟头了,因此这部车骑了没多久就还给了同事。第三部车是好儿童的二轮童车,是偶和她爸从老远的镇上给她买回来的,记得路较远,是把小车捆在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童车的后轮上加了二个小轮,可以平衡车子。晚饭上出门散步时,女儿就骑着小车象尾巴一样跟在后面,倒也省心。四轮的骑了一年多,偶就训练她把后面的辅轮去掉,象大人一样骑。小孩子的接受能力快,没过多久就骑着很顺溜了。记得女儿在上大班时,我看她车技娴熟,就想给她增加难度,在小区里找了几块砖,依次排开,让她骑着车绕着砖呈S型骑。呵呵,二三天下来,人家就轻车熟路了,灵巧地把着车头顺着砖块绕来绕去,即不会碰着砖头,也不会错过砖块绕到外面去。那段时间,练绕车成了每天晚上我和女儿的保留节目。后来举家搬迁,小车也已不适合长大的女儿了,我就送给了单位的同事。
搬家来到另一座城市后,女儿一时也没什么玩伴,我想着给她买辆车吧。当然这车即要能骑着玩,也要能上路,正好当时可折叠自行车刚刚兴起,小小的车轮,可调节的座骑,小巧灵活,大人小孩都能骑,就考虑买一部。和LG上街到车行左调右选,车的品种和价位很多,从二百到千元不等,选来选去,挑了辆四百多的。虽说不是名牌,但质量还说得过去。考虑是给女儿骑,座骑要放到最低,可座垫放低了,调节坐骑的杆子就压得太下了,突出的部分在不平的地面很有可能擦到地上,把车卡住,为此我们还特意让店主将调节杆锯掉了五公分左右。车买回来后,女儿着实有事做了,骑着它满小区的转,有时还骑着它跟着我上班呢。到现在这车还停在我家楼道里为我们全家服务。第二辆车是电瓶车。这是我家当时比较奢侈的车了,电动的。买它是因为女儿长大了,体重也跟着往上窜,每天接送她上学,还有送她上兴趣班时感觉非常吃力,特别是遇上刮风下雨,车子简直就骑不动,上学还好,路不远,但兴趣班路程就远了,而且当时给她报的兴趣班还不少,小提琴、奥数、作文,星期天要来回折腾好几次,劳累之下心想还是买部电动车,把自己解放出来吧。想法一出,LG也非常赞同,于是二人上街考察,转了一圈,想想上海货比较让人放心,就选了一辆上海的邦尼达,讨价还价后以一千五百元成交,记得当时身上也没带钱,正好老板要到城南办事,顺路,老板就一路跟着我到家里取钱付了帐。有了车,接送女儿方便多了,把手一转,车子就走了,再也不用我花力气了踩踏板了。有了这车,自行车也被我抛了不骑了。车轮飞转,时光流逝,转眼女儿要小学毕业了,她也从一个小儿长成与我齐耳的小大人,体重也是与我不相上下。两人每每骑着那辆电动车上坡,都需要我踩着踏脚助力才能上了,车子已逐渐承受不了我们二人的重量了。而且这车也有不便之处,就是刮风下雨时,穿着雨披的我总是诚惶诚恐,因为帽子不时会把眼睛挡了,还有风不时会掀起雨衣挡了前面的路。还有雨水往往会顺着雨衣淌下来,流到坐骑上,浸湿女儿的衣裤,而坐在后面的她无论是打伞或穿雨衣,总会被飘飞的雨水打湿裤脚或衣衫,鞋子就更不用说了。我倒还没什么想法,她爹在考虑的。一来女儿大了,我家的电瓶车已承重不了二个人的重量,二来遇到下雨下雪天,女儿身上总会打湿,这样坐在教室里可受罪了。还有就是女儿马上要上初中了,我们那时目标是实验中学,离家稍微有些远,电瓶车接送恐怕不方便了。LG建议要买辆车,并鼓动我去年底学了个驾照,还在今年的年头一冲动把车买回来了。
现在我家有三辆车,二辆停楼道里,一辆停小区路上,呵呵,一字排开的话,就是老中青三代呵。这三辆车的每一辆都与女儿的成长息息相关,每一辆都见证了女儿的成长足迹呵,其实再想想,每一辆车其实也见证了我们的家庭成长,不是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