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小学毕业了
昨天晚上女儿学校开学生家长会,公布最新的小升初方案。(由于今年招生改革,但由于招生方案迟迟没有出台,民间已流传N个样本的招生方案了)。
我们所属地段原有二所中学,一所是实验中学,每年都面向全市招收尖子生。一所是普通中学,据说此学校的毕业生每年只有30%能考上普通高中,其余70%只能上职高,学校之差不言而喻了。今年普通中学与实验中学合并,成为实验中学的北校区,原实验中学成为南校区。也就是实验中学以后不再向全市招生,只招放教区的地段生,当然不在施教区的学生想进去也可以,进北校区交八千元择校费,进南校区交一万五千元的择校费。南校区招二十个班,北校区招十个班。考虑到北校区硬件设施等条件不如南校区,此次学校给北校区三个优惠政策。一是北校区实行所谓的小班制,即每个班学生不超过四十人,而南校区一个班基本要招到五十五人左右,并承诺初中三年一直保持这个人数不变。二是南校区60%的骨干教师交流到北校区,而北校区原60%的教师交流到南校区,以确保北校区的师资力量。三是2013年高中招生计划也要改革,重点高中的招生比例将从原来的50%扩大到不少于70%,且招生名额下放到各校区。届时可能会因为好学生扎堆在南校区,南校区学生的竞争会比较激烈,而北校区相对会比较宽松,说不定北校区能进招生名额的学生在南校区就进不了。可以看出学校为吸引家长投报北校区确实花了不少心思,这三个条件好象确实比较诱人的呵。“你是要实惠,还是要名气”,会上还多次抛出实验中学王校长的话,更让家长觉得二所学校真如鱼和熊掌,难以取舍。
我家是地段生,二所学校都可以选择,二边学校各有利弊,一时还真难定夺。家长会一结束,我立刻跑到几个熟识的家长跟前,咨询她们的想法。大部分家长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校区,理由是南校区是原校区,学校硬件设施好,且上二届的学生都是尖子生,学习环境和氛围肯定优于北校区。北校区虽说有这些优惠条件,但学校硬件设施不如南校区不说,上二届都是差生,学生素质差得很,学习氛围不好,对孩子肯定有影响。至于说班级学生多,大家都认识没多大问题,与孩子学习没多大关系。听了家长们的想法,我也偏向南校区。但想这总归是孩子的大事,总要和孩子他爸和女儿商量一下的。我没有草率填表格,想还是回家讨论后在做打算。
到家偶就把家长会的主要精神向二位做了传达。她爸口气坚定地说南校区,总归是本部好的。但我把三个优惠政策又强调了一下,她爸也有点吃不决了,于是打电话向朋友求助,对方问下来说要明天才能答复的。时间来不及,看来指望外援不行了,LG说就报南校区吧。女儿没有受她爹影响,当听说60%的好老师都在北校区时,她说想上北校区,呵呵,女儿很有头脑滴呵。接着我又把打听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即大部分家长是报南校区的,于是全家又是一凡盘算,最后确定下来报南校区。正当此事已尘埃落定时,九点半,LG手机响了,一位中学老师打电话给LG(估计是刚才的朋友打电话给她了),跟他说择校的事情,在电话里把南北两校的优劣做了对比,言语里倾向北校区,理由是新校区,又是第一届学生,校长肯定会重点抓,否则下届招生谁还会报北校区呢。至于硬件,她说这不用担心,北校区原条件并不差,而且二校合并后,学校肯定会考虑新校建设的。北校区的三个优惠政策真的很实惠的,小班教学肯定优于大班,一席话,动摇了LG的想法,一家人又开始重新讨论择校的话题。后来在得到女儿说肯定不会受其他同学影响的答复后,一家人决定报北校区。女儿让我给她表格打勾,我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最终的决定权在你,你自己决定了填。呵呵,咱也放手让女儿决定自己的人生大事呵。但愿偶家的选择最终是明智的决择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