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烘焙圈里,戚风蛋糕常常被戏称为“气疯”蛋糕,顾名思义,做这款蛋糕是常会让人为之生气疯狂的,即是一款成功率很低的糕点。这款蛋糕烤制时常常不是内部塌陷夹生,就是内部组织粗糙,有结块,口感差,达不到戚风蛋糕该有的如云朵般细腻柔软的本质。正因如此,玩烘焙也有段时间了,却一直没敢尝试做这款“气疯”蛋糕,一来想自己菜鸟水平,估计十有八九不会成功。二来操作步骤好象很复杂,又是打蛋白、又是搅蛋黄的,看着就觉得很麻烦,所以一直未敢动手尝试。直到有一次,无次中浏览瑶瑶妈的寨子的博客,其中一款橙汁戚风的步骤图简单明了,好象并不复杂,这才让我有了做这款蛋糕的欲望。正好之前网购了一个八寸的活底蛋糕模具,用它做了几次蛋糕都不太成功,已被我打入冷宫很久了(直到做了戚风蛋糕才知道这种模具比较适合做戚风,而不适合做海绵蛋糕)。为避免太大的失败,偶在本地的“小煮妇QQ群”里又咨询了一下常做西点的“冷月”师傅,她告诉了我打发蛋白基本步骤,怕我不明白,还特意发了过程图给我做参照,还传授了一些小窍门。有了热心网友的支持,偶这就信心满满地开工了。
吃过晚饭,收拾好碗筷就开始称各种材料——低粉、白糖、色拉油、牛奶、分离蛋白蛋黄,然后打发蛋白,打散蛋黄,……各种材料混合好后倒入模具入预热好的烤箱。过了五六分种的光景,看着烤箱里的面糊开始膨发了,心里有些小小的激动哈。再过十几分钟,烤箱里飘出了浓浓的香味,呵呵,好象有门了,又过了些时候,香味越来越浓郁,连楼道里也能闻得到了。时间到,象往常一样,我等了一会再打开烤箱取出了模具,随即倒扣在烤架上晾凉。过了五六分钟,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模具翻过来。蛋糕焦黄,表面有几道裂缝,小心用刮片将蛋糕取出,蛋糕没有预想的那么饱满,中间有明显的塌陷。赶紧切一口尝尝,内部组织倒是很细腻,捏上去很松软,入口,绵密柔软,不错,跟蛋糕店里的味道差不多。不过,就是中间部分不知为何没有膨发出来,咬上去粘粘的,感觉没熟透,还有就是中间有小小的结块,估计是糖没有完全融化开。不过,整体来说,我觉得还是成功的,并不太失败。第二天,不甘心有缺憾的我又开工做了一炉,这次时间长了些,不过,中间塌陷的好象更历害了,隔天又做一次,却是一次不如一次了。虽说形状丑了些,味道却好的很呵,所以我一次也没被气着。不过三次尝试都不完美,这让我很困惑,于是上网找冷月师傅咨询。她告诉我可以试着把温度调低些,时间放长些,而且一定要确保蛋白打发到位。有了高手的指点,我又开始尝试了。打蛋白时放些柠檬汁,不但有利于蛋白打发后的稳定,同时能给蛋糕增加些清香味。蛋白打到能拉出明显的小尖角,糖事先放水中融化,温度从原先的170度调低到150度,时间调长到一小时。时间到了立即取出倒扣。呵呵,这次虽说中间部分还是有些塌陷,但已不是太明显了。切开后组织和周围的一样有细密的小孔,口感松软,再也没有那种粘粘的夹生感,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戚风了。第二天,要紧切了几块送给同事品尝,他们惊呼是偶亲自做的嘛,什么和店里的差不多呢,让偶小小得意了一回。
自从这款蛋糕横空出世后,我家再也没有做过法式海绵蛋糕和麦芬之类的糕点。它们与戚风相比,口感实在差太远了。怪不得女儿吃我先前做的法式海绵蛋糕时就曾提出这个问题,说我做的蛋糕为什么没有店卖的那么松软,之前我猜想可能是店家放了膨松剂之类的东西,现在答案我知道了,这几款蛋糕做法根本就不一样,口感当然不同了。同时也觉得自己太过迷信于网上的传言,以为做戚风真的会气疯。就我做的几次来说,都是比较满意的,虽说没有达到完美戚风的要求,但口感每次都很好,一点没有不好吃的挫败感。看来还是要大胆尝试,说不定就有惊喜等着自己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