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爾夫揮桿感悟-每天都會修改

(2011-07-05 11:45:34)
标签:

杂谈

自從2004年,台灣肖漢平老闆送我一套CALLWAY的山寨桿後,開始迷上了打高爾夫。

2006年從單位下課後不久2007年進入東莞拯救一個面臨倒閉的電子廠,2008年金融海嘯中的東莞大逃亡,2009年前後回到澳門,2010年回到獨身,2011年,除了回廣州陪伴年邁的雙親幾天,就是過著休閒生活:工程-停工-高爾夫練習場。於是乎,我高喊一聲,俺老劉又開始痴迷高爾夫啦!

 

高爾夫揮桿的心悟天天有,所以,就用博客這個工具將它們一一記錄。

 

2011-07-14

曲軸,繼續體驗:

    這兩天,在找到“曲軸”的感覺後,一直在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疑惑。

    疑惑之一是,將速度最快的圓弧段是放在球前,還是球中,或者是球後,由於分別用長桿和短桿,還有木桿,在體驗的過程中出現了紊亂。對此,還要繼續花時間體驗。

    疑惑之二是,將發力的方向對準目標,還是對準方向的右側約1點鐘方向,或者是方向的左側約11點方向。不同的方向,出現不同的情況,我將會將各種情況一一整理,日後在記在這裡。

底面:

    桿頭的底面,用處最多的是在沙坑,桿頭底面滑過沙池的表面,將球“拍打”出沙坑。而我,在用木桿做曲軸揮桿時,體驗到木桿桿頭的底面滑過球前的草地時若是曲軸的圓弧速度最快的這段,那麼這次木桿擊球就非常紮實,形象地說就是用桿頭的底面拍打球前的草地,將球拍出,用打沙坑的方法打木桿?我還要繼續體驗,再求驗證。

http://s5/middle/5abc94d1ha81446c333d4&690

   

2011-07-12

曲軸:

    兩天內,在手腕的練習上,下了功夫,體驗手腕的翻轉與不翻轉的擊球感受和觀察球的軌道和方向以及距離,感受從手腕上傳遞出來的“湧出的抖動”。

    上午,在水灣路的南油練習場,擊打了300多個球,由於要抓住“湧出的抖動”,慢慢地打,用了將近4個小時才將這300多個球打完。

    “湧出的抖動”每每出現在揮桿軌跡中,桿頭距離胸口最遠的那一小段圓弧路徑之內,也是在準備上桿時,正對胸口的那個“點”。這時,由於桿頭距離軸心最遠,也是速度最快的點,就像我知青下鄉時,看護的那部單缸的柴油機,突突突的節奏中包含了一個由慢到快,然後又回到慢的圓周運動---曲軸。我的脊椎就是軸心,我的雙臂就是槓桿,槓桿的末端最速度最快的時候,擊打,就無堅不摧!揮桿前的左右擺動,就像給這個曲軸添加潤滑油一樣,啟動--加速--“砰!”--回到下個啟動的位置,這樣一個完整的揮桿就完成了,在“砰!”的一剎那,“湧出的抖動”將小白球紮實地擊打出去。曲軸是周而復始的旋轉,你的每次揮桿,都是這些許許多多的周而復始旋轉中的一次,根本沒有必要用心、用力關注你眼下的這次揮桿,所以,你的平衡、節奏、過程,沒有特定,所以,也就沒有差錯。

    從練習場回來後,邊吃午飯邊感悟著,不過癮,放下碗筷,來到海邊的“野場”,取出一支19度的鐵木桿,將球放對著左胸的位置,但試揮的時候,還是將“砰!”的位置正對胸口。當這次曲軸運動完成後,直直飛出的小白球在190碼處落下。

    今天,真爽!

http://s15/middle/5abc94d1ha7db8d184dee&690

2011-07-10

手腕:

    記得2004年我到練習場自己悶著學打高爾夫,不到半個鐘,我就能將小白球擊打出100多碼遠的距離,由此而迷上了它。我的高爾夫啟蒙教練是廣州南湖高爾夫俱樂部的外籍教練PETER,我買了他10節課4000元,雖然他只給我上了4節課後就離開了南湖,但我很感激他,是他讓我知道了揮桿平面和左手伸直半揮桿上桿以及由內至外揮桿圓弧的最重要的揮桿基本概念。在那段日子裡,我揮桿的發力和許許多多的“菜鳥”們一樣是手部的力量多過腰部的力量,球是左右前後極不穩定。一天,認識了從廣後機關轉業的部隊戰友--老李,他熱情地請我和專業畫觀音/羅漢的畫家,“老頑童”嚴輝斌在南湖球場下場打球,這是我第一次下場。又過了幾天,老李在練習場練球,我發現他的揮桿改變了,一雙胳膊僵硬地搖擺,他發現了我的疑慮後笑著說,這是賭錢的揮桿方式,這樣是損失距離換取方向和距離的穩定。在這後,又有和我同讀“握山新村小學”(現稱興無小學)的師兄--阿賴,也發現他是一模一樣的揮桿,阿賴天天在高爾夫球場和那幫同和村的哥們賭錢。我模仿著他們的姿勢打了幾個球,的確比我原來打球穩定多了,由此,我的揮桿便開始“僵硬”,1號木桿基本是落點不到200碼。

    幾年下來,凡是和我下場切磋的球友,都將我的發球距離不放在眼裡,退休戰鬥機飛行員“曹老爺”,更是調侃我,要我去紅T發球和他平打。於是,我開始到處尋找秘方,根治我的距離不遠的毛病。第一個“秘方”是,用腰發力,而不用手發力。說著容易,實際練習卻不容易。遇到許許多多的新問題,如擊球時突然下沉,如站不穩,如收桿僵硬,等等。“本.候根”的“五招式”,這個被人們稱之為高爾夫“聖經”的書,我很早就珍藏,但我注重的部分還是腰部的動作,而忽略手的動作。

    這些天,在練習場練球時,每每出現震手的擊球時,距離都突然遠了許多,起碼是遠了20%。於是,我再回來看看“聖經”,哦,原來是有眼不識寶。隨著擊球的一剎那,左手腕+左肘部外側+左腿外側形成一個平面時,若此時能在這個平面上湧出一個抖動,球的距離猛然增加。目前,要將這個“湧出的抖動”信手拈來不容易,特別是7號鐵以下的長桿,我很難調動出來,倒是,9號鐵以上的短桿比較容易調動。

    加油!廣州老劉。

http://s1/middle/5abc94d1ha7afba9dc160&690

2011-07-08

悠悠:

這些年來,悠悠是風靡在兒童們的一個玩具。前幾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看到有悠悠比賽,還有玩了幾年後超齡後無法參加比賽而做了裁判的玩家表演了幾個招式。由此,我聯想到想將手中的高爾夫鐵桿變成兒童的玩具悠悠,雖然,我的孩時沒有悠悠玩,老了,也可以玩一把悠悠。如何玩?簡單,雙手就是控制悠悠的那條線。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好,現在就去練習場玩一把“悠悠”!

http://s7/middle/5abc94d1ha784f6520856&690

後記,小白球就像一個放在地上高速旋轉的悠悠,先是“粘”後是“甩”,粘是指讓這個悠悠粘在桿頭上,然後穩穩地上升到你最容易發力的位置---上桿的頂點,跟著就是穩穩地將它甩出去!

2011-07-07

柔軟:

女人可以用溫柔將硬漢降伏,同樣,柔軟可以將小白球降伏。那紮實的一擊,小白球嗖嗖地飛向果嶺就來自你那柔軟的身軀。觸球前的一迅間,你心在想,你不是男人你是一位美麗的女人,你全身剛硬的骨骼和結實的肌肉全部變成這位女人性感的身段,一個華麗的旋轉,一個精彩的舞台亮相,就是一次高爾夫揮桿!

http://s7/middle/5abc94d1ha775f434c406&690

2011-07-06:

呼吸:

清晨6時30分來到撒滿陽光的海邊大草坪,金燦燦的陽光耀眼。做完熱身活動後,將小白球隨手丟在草地上,短切了兩次後找到一個適合打遠的角度,換上一隻16度的鐵木桿。先扭晃兩下---將桿面正方地放在球後---深深地吸氣,直到肺部裝不下時憋住呼吸,靜靜地想像如何形成一個揮桿平面,同時將全身的每一塊肌肉全部放鬆,感覺手中的木幹就要從手中滑落了---開始吐氣了同時開始上桿了---有意識地用右腿的內側頂住上桿結果是形成了二分之一上桿---氣吐完了,上桿也結束了---用左側的腰部啟動下桿---手腕的背面+小手臂過球了---桿面觸球了但感覺是手腕的背面和小手臂在觸球並同時正對著目標---繼續扭動脊梁用幹身鞭打自己的脖子---桿身壓在脖子上,背部似乎還在扭動但被左腳頂住了,雙眼看著球落下的軌跡和落下後彈跳的地方,終於感覺要再吸氣了自然地換了一口氣---小白球沿著小左曲的軌跡飛出,遠遠地落在目標的左側5碼的地方---我數着步伐去到球的落點:220步!

2011-07-05:

節奏:

我的高爾夫揮桿節奏可以用“來無影去無踪”歸納總結,所以無論是在練習場或下場,突然間,球就東飛西躥,讓人懊惱不已。看過不少高爾夫好手的錄像,如弗雷德-卡波斯、维杰-辛格,和最新的明星罗里-麦克罗伊,他們如何能每每揮出穩定的節奏呢?有過很多教學詞語:放鬆、左右搖擺、試揮幾次。但實際中就是做不到每次都走一次這個程序。苦惱!

http://s16/middle/5abc94d1ha74d8dc9131f&690

有答案了,原來揮桿的節奏來自“呼吸”,上桿和下桿都處在吐氣階段,意思是在上桿前,深深地吸口氣!這是今天在電視中看到“大衛-利百特”老先生的教導。我起身,操起放在牆角的60I,舞動了幾下,明天一早就去“野場”再好好複習。順便想到,推桿是否也是這個節奏呢?

 

2011-07-04:

收桿:

這麼多年做不到完整收桿,桿頭送不出去,就好像在觸球的一剎那踩了剎車的效果。如何糾正?前天看了大衛,利百特在《高爾夫網球》頻道播出的教學短片,用“鞭打(纏繞)脖子”的收桿方式,克服這個毛病,有“藥到病除”之功效。練了一天,很受用。

http://s1/middle/5abc94d1ha74d466b70b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