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画/文
红烧(五花)肉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也是众多人爱吃的一道“平民荤菜”。也许一提起五花肉,一些在家掌勺的主妇(男)们就会把它贴上“高脂肪”食物的标签,几乎不让它常上餐桌的啦!
当然,这种担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营养学家认为,摄入人体的饱和脂肪酸,不宜高于总脂肪摄入量的7%。而制作红烧肉的“五花肉”,脂肪含量在30%以上,其中饱和脂肪酸占42%。如果常吃红烧肉,让其中的“高脂肪”进入体内,就有可能引发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一、科学解释红烧肉与“高脂肪”的关系:
但是,近年来通过对各个地方的长寿老人调查时发现,包括博主生活中遇到的不少长寿老人日常饮食习惯中都很爱吃红烧肉,有的寿星老人甚至天天吃红烧肉。奇怪的是,通过检验这些寿星的血脂、胆固醇指标并不高,没有出现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另据日本环球大学的调查也发现,在日本平均寿命最高的冲绳县,年龄为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每天都吃红烧肉这道菜用来养生。朋友们不禁要问:对于这一现象,难道人们对红烧肉的习惯认识有错?
怎样做出科学的解释呢?带着这个问题,营养学专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
⒈首先红烧肉要用酱油调料来制作。酱油具有的抗氧化功能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要高出十几倍。1毫升酱油的抗氧化功能,等于1杯红葡萄酒。另外,酱油所含抗氧化剂不止1种,抗氧化作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而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仅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再则,酱油的抗氧化剂可防止脂质在血管内过氧化,减少氧化损伤,发挥了防止细胞癌变,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⒉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烹调时间,烹调温度保持在100~103℃,结果发现红烧肉(五花肉)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糟糕。经过2.5~4个小时文火焐炖,肉的内部营养构成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中对人体有害的脂肪降低41%,饱和脂肪酸降低40%~51%,胆固醇减少51%,而对人体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大量增加。在另一个相关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用肥肉精炼成猪油后胆固醇含量下降,每100克中含量由原来的220毫克下降到102毫克。这个结果,与日本医学专家所得到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见,这种望“肉”兴叹、敬而远之是没有必要的。大可不必忌红烧肉的口,长期不吃肥肉或猪油,反而会使机体长期处于低胆固醇状态,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二、讲究科学烹饪红烧肉,有利健康与长寿:
我们在烹饪红烧肉时,需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
⒈将肥肉炼成猪油后,炒菜时与植物油按1∶2的比例混合使用,最符合营养原则,更有益于健康。
⒉将五花肉用文火焐炖2.5小时以上,最好加入适量萝卜或豇豆干、梅干菜、海带、竹笋(任选一种)等纤维素含量多的蔬菜同炖。
三、诗与画友情提供有益健康的红烧肉制作方法:
⒈食材:
带皮五花肉500克,酱油、花生油、料酒、白糖、葱段、姜片、八角、桂皮各适量。
⒉ 制作过程:
⑴
将五花肉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用开水汆一下备用。
⑵
炒锅注油烧热,倒入肉块翻炒,呈白色时加入酱油、料酒、白糖、葱段、姜片、八角、桂皮(根据个人口味)等调料,稍加翻炒,再加入适量鲜肉汁汤,用旺火煮沸,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烧至熟烂,出锅即呈现酱红鲜亮、酥嫩味美、有益人类健康长寿的红烧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