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琴曲-关山月

(2014-10-15 09:27:31)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琴
   
    《关山月》最早是汉代乐府中的曲目,是守卫边疆的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南北朝时期,《关山月》就是一首表现边疆战士思念家乡的乐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2、胡:这里指吐蕃。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此曲为梅庵琴派的代表曲目,梅庵派的诸多琴曲都是广为人知且常弹常弄的,但演奏的风格却因演奏者个人而各异,这说明梅庵琴曲的可塑性强。


    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关山月》曲谱,是1768年,在日本刊行的《魏氏谱》。歌词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但是,这个曲谱和现在大家弹奏的旋律是完全不同的。
    戏剧性的事情发生在1901年前后。当时,山东济南有个业余音乐组织叫“鸣盛社”。其中有个成员叫李见忠。他在大汶口听一名歌妓用柳琴弹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旋律。回去后,在大琴家詹澂秋的指导下,编排指法,移植到古琴上弹奏。

    而据张育瑾后来在1962年撰文的说法,梅庵派的创始人王燕卿窃取了这个曲谱,将之更名为《关山月》。并成为梅庵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广泛流传。
张育瑾的这种说法后来还经过大琴家詹澂秋本人的证实。从此,琴曲《关山月》改编自民歌《骂情人》就成为定论。后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音乐词典》也采纳了这一说法。

    1950年前后,中国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夏一峰等人将李白《关山月》的诗句重新填入新的《关山月》曲调中。这个原先的山东小调既然与李白的诗文相结合,乐曲表现自然就改变为“边塞述怀”的内容。

    谁也没想到,30年后,定论的事情又翻案了。1990年。古琴家谢孝苹先生在饶宗颐老先生的指点下,在荷兰“莱顿图书馆”的“高罗佩”藏书中,找到了一本清代嘉庆年间的《龙吟馆琴谱》抄本。经研究,这个《龙吟馆琴谱》大致就和当年王燕卿珍藏的《龙吟观谱》的残稿内容吻合。而其中,赫然便有与王燕卿《梅庵琴谱》中《关山月》基本一致的同名琴曲!
    也就是说,早在张育瑾记述的故事之前100多年前,同名、同曲调的琴曲《关山月》就已经有了。王
燕卿的曲谱来源于清代嘉庆年间的《龙吟馆琴谱》,而不是鸣盛社的《骂情人》。

    王燕卿,又名王宾鲁。山东诸城人。自幼跟随王冷泉学琴。曾在在济南、诸城传琴。王燕卿经常带着古琴出入妓院。尽管有人说,他是去教授妓女弹琴用来谋生。但从当时人们的观念里,教妓女弹古琴也是坏了“琴品”的事情。王燕卿从1916年起,在南京高等师范教琴,开创了古琴进入现代学府的先河。1920年在“晨风庐琴会”上被推为第一。声名大噪,并开创了“梅庵派”。
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和反差,王燕卿引起同行们强烈的嫉妒和攻击。这种嫉妒和攻击的副产品,就是:观上造成了《关山月》这个曲子的出处,前前后后,是非曲直了近90年。 甲午山堂古琴馆
 
    题解:"鼓乐横吹曲"之一。当时戍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唱奏此曲。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这里指甘肃祁连山,汉时天在匈奴语中称为祁连故祁连山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
    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相较之下,就看出现代近似题材的军旅歌曲(如《十五的月亮》)的粗糙浅陋。
     

目今含此曲的出版物有:
刘赤诚CD《中国古琴》;
龚一《琴箫引》;
梅曰强CD《移云斋心旨》;
龚一《古琴演奏法》教学CD;
吴文光4张DVD;
李祥霆之女李蓬蓬《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交响乐,合辑);
吴钊VCD《古琴基础教程》;
蔡德允《蔡德允古琴艺术》

俞伯荪《蜀中琴韵(二)上》;

杨丽宁《梅花三弄》(雨果,交响乐);

刘正春《国乐飘香》;

吕宏望《南越琴韵》;

戴晓莲VCD《学好古琴》;
范李彬琴歌CD《关山月》;
李孔元《秋月照怀》;
茅毅《松雪》;

叶名珮DVD《丝桐讲习》;
杨典《移灯就坐》;

赵家珍《琴逸》等专辑(其中有用唐琴丝弦演奏录音者);

杨媚《秋风词》;
赵晓霞《古琴》;
姚亮《姚亮古琴独奏专辑》;

张子盛《张子盛古琴独奏专辑》;

徐君跃《古琴大师(三)》;

陈阅聪《柳谷琴韵》;

马杰《幽兰》;

范立颖《弦上雏声》;

杨忠《闲云流馨》;

蔡晓萌DVD《少儿学古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