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网安全:分治则久安

(2008-08-22 13:51:43)
标签:

电信

通信质量

全网

安全建设

it

分类: 电信

 (合作 存档)

  随着网络的融合,通过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来实现电信全网的安全畅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电信企业级的事情,电信网日益深远的影响力正在使电信网络的安全成为一个需要主管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电信服务商等多个角色参与的大事件。

打造完善监管体系

  站在主管机构的角度,确保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是实现“畅通网络,诚信服务”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对于各级监管部门、各电信业务经营企业来说,这不仅要落实电信用户权益的有关政策法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通信质量,改进服务质量,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安全技术的升级,从而从政策监管和企业实施等层面全面保障全网安全。

  为了落实以上需求,要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把互联互通工作抓好。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肆意破坏规则的要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从严处理。同时,要建立开放平等的网间问题处理协调机制。要以定期沟通、晤商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影响范围,共同防范不良事态的扩大。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电信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工作制度》近期正式实施。该制度的核心是为了保证电信网通信畅通,促进电信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工作规范化。其中,该制度首先规定在组织机构方面成立省级和各本地网的电信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协调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该制度还对电信网间通信障碍的处理程序和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确保安全运营

  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改善网络运营水平和安全保障质量,首先要遵循可持续运营的原则,做好网络运营管理工作。要确保正常的预检预修项目,杜绝不合理的、不适应当前运维实际需要的调整和变化。

  特别是在涉及用户安全、隐私及其利益乃至社会安定的主要环节,尤其要实现不间断的通信保障工作,规范检修制度,提高维护水平,确保通信畅通。

  与此同时,在具体的电信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中,要求建设思路和系统建设要面向未来、面向客户、面向市场。技术体制转型要务实,支撑网络要有质的提高,最终实现网络安全建设与业务产品以及客户需求的有效平衡和对接。

  另外,要坚持将网络技术变革、业务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服务渠道的优化等方面在电信安全建设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技术转型、业务转型、服务转型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山西省通信管理局为例,其采取了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推动各地市通信企业间签订网间通信质量保障责任书、对业务疏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对紧急特服业务号码使用单位提出完善紧急救援网络建议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紧急特服业务网间通信质量。

  不仅如此,山西省通信管理局还充分利用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及时监督并督促运营企业对网间主叫号码传送问题进行规范,促进企业互相监督。通过每月全省通报、依法经营考核扣分惩治不规范行为,提高网间主叫号码传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继续加强IP和长途业务网间通信质量专项整治活动。

面向客户

  随着电信企业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电信网络安全建设和网络管理的思想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处处体现服务。

  在这种需求下,要求运营商必须从后台系统开始就融入客户服务的理念,以维护就是经营,维护就是服务的思想指导网络维护工作。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电信前后台的安全体系建设都能够面向服务,将提供高质量服务作为安全系统建设的指导原则。

  通信网络具有全程全网的特征,也就是说,电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单纯一个企业、一个网络的事情,而是要借助整个通信产业链乃至全社会的力量。

  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例如,江苏省通信管理局通过建立紧急特种业务每日拨测制度,力争本地网、企业网间传送不规范主叫号码的次数下降到1小时内不超过50次,切实解决用户关注的网间通信质量问题。

  另外,随着电信增值业务与应用的不断增长,应该进一步规范信息服务商服务质量管理、消除消费陷阱,完善电信业务网络的安全机制,建立主动的防御体系,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而要实现以上需求,打造强有力的安全执行力必不可少。实际上,由于执行力不好从而导致战略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自身的企业管理水平。

  所以,也经常看到运作良好的企业其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也容易推行。同样的安全策略与制度可能在官僚主义盛行、效率低下、动作迟缓的企业就会失败得很彻底。

  所以,安全主管在制定自己的安全规划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但注意考察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度,还需要对比企业自身的管理成熟度和执行力来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以便于安全管理与产品和技术相辅相成。

  为了达到该目标,管理层和IT运维人员要加强沟通,将所有的安全制度和措施置于企业的业务背景、IT背景和生产运行背景下。同时坚持“分阶段、持续性投入”和实施后评审,对于安全项目建设和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实现有效的螺旋式上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