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2025-08-26 16:23:46)
标签:

旅游

分类: 旅游随笔
张家口之一 张家口堡

    张家口堡位于张家口桥西区,俗称堡子里,是张家口市区的发祥地,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初建时为单纯的屯兵军堡,是明代长城九边要冲宣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随着边贸日益繁盛,逐步成为豪商巨贾聚集之地。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明朝初期,蒙古兵常常南侵,今张家口一带遂成为抵御蒙古入侵的边防重地,在此建筑“隘口”,并设有“隘口关”。据清代编纂《畿辅通志》记载:“东高山在张家口堡东北七里,西高山在张家口堡西北七里。两山皆在边口,相去数十步,对峙如门,张家口之名以此。”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充实京畿人口、巩固边防,明政府从山西移民到张家口、宣化一带,并于此地筑土堡安置移民。其中有一些张姓居民迁来在东西太平山隘口附近定居,名为“张家庄”、“张家隘口”。
    宣德四年(1429年),张文指挥在此筑起了名为张家口堡的城堡。城高三丈二尺,周长四里十三步,设有东南两门,分别为“永镇门”和“承恩门”。因城堡北侧的东、西太平山形似巨口相对,故得名“张家口”。成化十六年(1480年),城堡外围又增筑了关厢,高度为二丈,周长五里。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增设了一座小门,名为“小北门”。明万历二年(1574年),城堡外墙用砖包砌,并在万历九年(1581年)对城堞和阙楼进行了加修,城堡的规模最终奠定。堡子里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据点,在抵御蒙古军队的侵袭中屡立战功,从未失守,因而被誉为雄冠北疆的边塞城堡,享有“武城”之美誉。
     张家口堡在明代地位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长城边堡,规模也不大,周长四里。这样的城堡,在宣府镇有几十座,但其特殊之处在于是马市所在。
     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与俺答汗达成协议,重开互市,史称“隆庆和议”。“互市”设有专门的处所,由政府进行管理,也就是“马市”。张家口堡就是宣府镇的马市,成为整个宣府镇与蒙古进行大规模贸易的场所。由于张家口堡与堡墙之间还有五里的距离,并不方便,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边墙上修筑了一个专门进行马市的城堡,称为“来远堡”。来远堡称“上堡”,后俗称“市圈”;而张家口堡则称“下堡”,俗称“堡子里”。
     清代,清政府逐步收服蒙古与回疆各部,北方形势稳定,中原与蒙古地区,乃至俄国之间的贸易兴盛起来,张家口则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节点,在清代北方边城中位居第一。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清政府批准色楞格—库伦—张家口的商道为俄国商队往返之官道。出口贸易要先在张家口完税,然后运往库伦,经办事大臣检验部票,发放护照,方可运到恰克图出口。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四,中俄两国政府于北京签署了《中俄陆路通商章程》。规定其中俄国商人运送俄国货物到天津,只能通过张家口;而俄国商人在张家口购买中国货物,税银减半,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张家口的商业枢纽地位,使张家口逐步具备了边贸中心都会的性质与功能。清政府在上下二堡设置了张家口厅等众多衙署机构,张家口也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的日渐兴盛,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鼎盛时期堡内票号、商号达1600多家,最高年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民国十二年(1923年),张家口的票号、钱庄已多达42家。张家口堡的商号、票号、钱庄的投资人与经营者大多是晋商。著名的祁县乔家大院乔氏家族,在堡子里二道巷开办了宏茂票号,渠家也在张家口开设了茶店以及三晋源、百川通票号,太谷的曹家则开设了锦泉涌、锦泰亨、锦泉兴票号、钱庄。张家口堡成为晋商招财进宝的聚集地。
     张家口堡现占地23公顷,东西长550米,南北长374米,以文昌阁为中心的街道四正曲直。堡内现有明清及民国时期的院落47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建筑风格多样,不仅有中国传统的晋派,如玉皇阁2号院、鼓楼西35号院,徽派如锦泉兴巷4号等,还有拜占庭式(文昌阁)、俄式(俄国立昌洋行)、伊斯兰式样的清真寺、日式的三井、三菱洋行等,被我国建筑专家吴良镛评价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邮政原址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堡内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座落于堡内中心,为堡内最高建筑,二层供奉文昌帝君,建筑钟楼与鼓楼作用。其建筑风格为古拜占庭式建筑,其中文昌阁穹顶,其中央突出的石板上面镌刻有“中央戊己”四字,旁边有道教中的二十四山,代表二十四方位,又叫二十四山向。最外圈为暗喻着佛教文化的倒莲花宝座,整体雕饰融合了佛道文化。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关帝庙,建于元代,清咸丰年间重修。清朝成为护佑张库商道商人的寺庙,香火鼎盛。抡才书院,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堡内最早的书院,由察哈尔代都统穆图善和万全县(当时张家口属万全县辖)知县尹开先邀集满汉族绅商捐资,耗资白银9000余两修建。其规模在“张家口新建抡才书院碑记”上记载:“其门第闳峻,东西耳房列整齐,中三进过厅,上房各五楹内外两厢房各三椽垩,完美一新。善哉!天然一书院规模也。”康有为、安维俊、志锐等曾在此发表演讲或讲学,著名的平绥铁路总工会也成立于此,现存讲堂与藏书楼;口皮博物馆原为中营署旧址,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裁撤张家口路参将,设协标中营游击,是清代协标所属中营长官游击的驻所。现在辟为口皮博物馆,展示张家口明清及民国时期皮毛业蓬勃发展的历程。此外,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的玉皇阁、前身为兴言票号的金融博物馆、康熙茶楼等都是堡内代表性的建筑。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戏台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张家口之一张家口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