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我从哪里认识你
(2013-07-19 15:25:38)
惯于游走在外的我也常被一个问题所难到,那就是被问到成都的地标建筑究竟是什么?我总会思索半天也答不上来。其实成都并不乏好的建筑,近年来不断刷新的城市新高度总给城市留下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但能进入到每一个成都人心里的并引以为傲的还真的说不上来。
所谓地标建筑在我们的心里绝不是指一个高度和体积的概念,也绝不是钢构和玻璃幕墙构成的如同景观的建筑体。我无法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来描述我对地标建筑的感觉,我想它不一定是要有多么的高耸如云,也不一定是要有多么的标新立异,但它一定是能够唤起居住在这个城市里每一个人美好记忆的建筑。
记得在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到法国巴黎,随着旅游大巴引领我们走遍了巴黎所有的主要景点,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凡尔赛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直到今天都很难让我说出哪一个建筑是巴黎的地标式建筑,因为无论在何时何地谈起巴黎,你的脑海里都会跳出这样的一群或是更多的建筑,这些建筑早已是这个城市齐名,每一个建筑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段记忆,它早已脱离了居住和使用的概念,它是这个城市独享的记忆。
不单是巴黎,还有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建筑,当你提到这个城市就会不由自主的在你的脑海里跳出这样一个建筑或是建筑群体,它们代言这个城市;代言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居住的人。就如同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等等,即便后来我们有了奥运体育馆、水立方、中央电视塔,但真正钻入到人心底的还是莫过于那些古老的传承历史的建筑。
不得不说现在的成都就很难有这样的建筑能深入到我们的心里,其实成都不乏好的建筑,无论是天府大道两侧那些林林立立的办公大楼,还是造型独特的来福士广场,或是号称是亚洲第一大单体建筑的环球中心,这些建筑都在建筑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依然难以担起重任。要不是因为它功能的局限,让成都老百姓几乎无法参与其中,那就难怪无法引起共鸣了;要不就是一个个现代建筑的PK大战,丝毫无法反映出这个城市的个性化元素,最多也就只是一个区域中心罢了,也能难在广泛老百姓心目中唤起城市记忆。
记得在文革前,在天府广场曾有一个古城楼,犹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一样,只是小了许多,在它的背后还有两座大殿,一座叫做明远楼,一座叫做致公堂,这三座大殿也是被一堵墙围起来,它始建于明朝,小时候我们都知道它叫“皇城坝”。可以说这个皇城坝在成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就犹如北京的天安门一样,每到重要节日,大家都会在这里集会庆祝。就在六八年,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里,这座几百年历史的建筑坝被夷为平地,后来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型展览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留住随之被埋在地下的老成都的记忆。
其实真的要问到我们:“成都 ,需要什么样的地标建筑?”我们也真的无从回答,因为丢失的记忆是无法找回来的,让我们刷新记忆吧,让更多的人去发现新的美丽,树起新的城市记忆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