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眩窗外的国际化城市 生活里的城市国际化

(2013-01-20 22:56:09)
标签:

杂谈

                     眩窗外的国际化城市 生活里的城市国际化

 

每次跨国旅游,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莫过于就是当飞机盘旋在城市上空时,透过眩窗看到的那一瞥记忆,那一定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印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依稀,也不够准确,但这个城市的印象早已勾略在你的脑子里。

记得第一次降落在温哥华国际机场时,透过飞机眩窗看到外面几乎都是一片绿色,在大片的绿色之中镶嵌着星星点点的火柴盒似的房子,往远处看去是连绵的山脉,山顶积着白雪,一排排房子层层叠叠的坐落在山下的坡地上。当时,一个英语单词一下从记忆底部冒了出来“village”。是的,温哥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乡村”,但当我走下飞机,在机场海关大厅迎面看到的指示牌上用汉语写着大大的几个字:“温哥华欢迎您!”以及身边无处不在的中文服务都让你倍感一种温馨和包容。

后来,我无数次去到这个城市,每当我在眩窗往外看时,我都会心里默默地想起这个单词。但当你来到温哥华的downtown时,才知道其实非也,这个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它始终在全球城市逐渐同质化的过程中坚守着自己的一份孤傲和特质。在温哥华“downtown”的街头不乏厚重花岗岩毛石堆砌的文艺复兴时期乔治亚和都铎风格的高大建筑。流金的灯火,穿梭的人流,街头露天的咖啡座,橱窗里琳琅满目的艳丽,丝毫不影响这个城市的时尚和风姿。

当你驾车离开繁华的“downtown”几分钟的路程,你会不经意的就驶入了占地400万㎡的城市绿肺——史丹利公园,在这里你不得不为矗立在马路正中间的高大松树让道,没有人能准确的说出它的年轮,但如果你能下车去搂抱它,那绝不是两三个人能环抱的;当你驾车离开喧嚣的“downtown”,不经意中你的眼前已经不见高楼,不同风格的别墅坐落在绿荫之中,它给人们在视觉和精神上都留够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在这个城市你可以看到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群包容和谐的生活,这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

在这里没有摩天大楼,在这里没有遮天蔽日的钢筋水泥的森林,但它从来不影响这个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温哥华一次又一次的被评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是的,这个城市从不缺少各种赞誉,但我想赋予它城市的国际化也何尝不准确?

近年来成都的变化可谓是大,每一次接待过往的客人,大家无不感叹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就连我们都时常迷路在这个城市的东南西北,即便如此也丝毫不能阻挡这个城市的疯狂成长:大源商务区,1平方公里的地块,410万平方米的建筑,建成后的大源商务区将形成商、住一体,产、城一体的功能;在成都的东面,468米高的绿地中心将拔起成都新地标。透过挖掘机的轰鸣,我仿佛已经听到了道路不堪重负的呻吟。

成都一直在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从最初的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再到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不论怎么变,我觉得不妨先搞清楚国际化城市和城市国际化的区别才是真。国际化城市的标准不外就是具有政治、文化、经济的重要位置和辐射功能,还要有聚集财富和跨国集团的能力等等。这无疑是给自己勒紧一根远不能承受的绳子,即便是你卯足了劲儿的建多少个CBD,修建多少个摩天大楼也不见得能挤进国际化的行列。

与其在摸索中一次次修正自己的目标,倒不妨退其次,先打造好城市的国际化来的实际。从国际化的角度看,就是要这个城市的硬件、软件、公共服务、医疗服务、居住教育等都让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尤其是世界不同地方来的人不感到陌生,温哥华就是这样的典范。它的成功就在于告诉你一个道理:城市的多元并存形成城市的文化,城市的文化犹如一个人的血脉,它赋予这个城市灵魂,使这个城市更具有活力和生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