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博客杂谈 |
没有人能准确地告诉你:人类从猿到人用了多少万年,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除了制造各种工具来采摘捕捉各种食物果腹来赖以生存以外,人类还学会了用树叶、兽皮来遮羞御寒,人类更学会了凿山洞、搭茅屋来栖息生养,人类还不得不学会迁徙来适应气候的变化。这就是人类发展的进程,从此人类的进程就离不开吃、穿、住、行。
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进程中也慢慢体会着幸福,不同的生存条件有不同的幸福标准,人们总是在享受着幸福的过程中又在寻找着下一个幸福。当你不再为吃不饱或是穿不好而纠结时,你就会悄然发现,其实你的幸福竟和你的居住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
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成都人的幸福就在四合院的院落里,孩子们嘻耍游戏,老人们围坐在院子里唠家常,最大的快乐就是过节时大家端出当家菜一院子人吃起百家饭;到了七十年代,住进了红砖楼房的人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就在这上楼下楼之间蔓延,孩子们玩耍着把楼梯把手当做滑板滑下,大人们在公用厨房里做饭时也不再为缺少什么作料而发愁;到了八十年代,搬进新房子的人们体会到再也不必为在楼道里排班上厕所而着急,孩子们也有了自己做作业的小天地;到了九十年代,居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还要给人们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享受,于是开发商们提出了生活方式的探讨,赋予了住宅除了居住以外的更高层面要求;二十一世纪的住宅可谓环保生态年毫不为过,家不再仅仅是遮风避雨,栖息生活的场所,开发商们更多的从节能、环保、生态上去赋予住宅更加科技化的要求,同时功能的细分,居住的舒适也是考量一个楼盘的重要要求。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年代都有着自己的发展标识,社会总是在进步着、发展着。幸福的感觉也是不停地在人们的心里弥漫着。
当然不同的城市有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和诠释,记得几年前,成都一家楼盘开盘宣传时请来了易中天老师和我们成都的文化界和房地产界论剑,讨论成都—杭州双城幸福记。当时还不像现在这样如日中天的易中天老师遭遇到我这个不知深浅的房地产人士的强烈阻击,原因只有一个:无论是成都还是杭州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自然、人文、生态的优势,你有西湖,我有青城;你“自秦时设县治”,我有“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说,你有“良渚文化”,我有“金沙文明”。那除此之外,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莫过于居住的幸福感,当时平均房价不过四、五千的成都楼市来讲,远比当时房价居全国房价前茅的杭州要低了很多,人们的居住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当日论剑多有不快,但各为其主的唇枪舌战也都是为自己所在的城市荣誉而战,倒也来的欢畅淋漓。
正是如此,一个人或是一个城市对幸福的体会和感觉标准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物质富裕,精神丰沛,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体会和发现。正如一个城市的幸福感是要居住其中的人自己来评说一样,而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对幸福的体会就是在这吃、穿、住、行中慢慢体会。
仿佛在变化中的每一天,这个城市居住的人们会悄然发现,幸福永远没有终点,只是你还没有看到最闪光的那一点,而此时的你只是处在幸福进化论的某一个节点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