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教会了你什么?

(2012-09-07 23:04:58)
标签:

杂谈

写给居周刊:      

 成都教会了你什么?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质,以凸显与众不同的差异性。城市的组成首先是人,以及人们居住的环境和独特的生活习俗。居住在这样一个城市的人不断地改变着这个城市的面貌,形成固有而又鲜明的城市特质。成都就是这样的个城市,从骨子里透出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质。

每次外出当你说出来自成都,总会看到那种羡慕的眼光,因为这个城市总是以她这份让人难以忘怀的休闲舒适以及她的包容之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朋友。火辣的美食,温润的气候,漂亮的美女,包容的心态,这一切都不露声色轻描淡写的征服了更多的投资客。

记得在1998年,成都开发商第一次用开放的心态走出成都去北京、深圳、大连参观学习,学习和借鉴房地产开发的先进理念,在那以后成都的楼盘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无论是户型、环境、立面造型都有了极大地改变,好像真的印证了 王志刚老师早年的那句话:房地产的创新是什么?那一定就是在相互借鉴基础上。

记得在1999年,成都的开发商们剑拔弩张的论剑万科王石和万达王健林,被推到第一个发言的我刚一质疑为什么外地开发商都要抢滩成都,因为当时成都的房地产市场并不活跃。王石一个轻推太极过来:“米总不知道我们万科早已进入成都房地产市场?虽然只是美领馆对面的一个酒店,但我们早已融入这个城市。”这倒把我自己吓了一跳,怎么王总也对我方阵营如此熟悉,最后只能报以开放的心态说声:成都欢迎你!一旁坐着的王健林一句客气话:“我本就是成都人,这是回家乡建设来了。”就把自己变成了主人似的和我们擦肩而过,然后剑锋直指万科王石而去,后来才明白二王掐架是为了炒作项目,这原本就是媒体为他们进入摆下的一步棋,我们都不过是一个棋子而已。

从那时开始,全国各个大大小小上市公司,国有大型公司,大型股份化公司就没有停下过进入成都的脚步。究其原因,还是成都人超前的消费理念和活跃而又成熟的市场。如今这些外来的开发商已经占了成都房地产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有人讲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倒未必?其实每个外来的和尚都也经历了一个水土不服的阶段,当年万达的第一个项目河滨印象也还是因为规划设计的不合理遭遇市场不接受,当年万科也因为成都的气候特征原因造成城市花园建筑立面的材料选用带来的损失。

从此以后,外来的开发商也不再盲目的对项目进行移植,而是先对成都人的消费习惯进行了解。成都人喜欢板楼,因为成都的天气多为阴沉,气压较低,采光和空气的流通就是成都人选房的首要考虑;成都人喜好绿化,因为温润气候可以让园区四季如春繁花似锦;成都人注重面子,因为只要设计稍微下点功夫,只要成本稍微增加一点,成都人就是舍得为外立面买单;成都人讲究文化,哪怕就是一点小调调的文化,哪怕就是能跟古文化遗址有一点追根朔源的关系,人们也会觉得自己多少有点沾上点古蜀文化的仙气;这几年成都人喜好追逐环保型住宅,因为这是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

正是因为成都人对未来的家有了如此高的要求和期望,倒还真的引来凤凰无数。外来的开发商们你方唱罢我方来,争相推出一个个优质的楼盘,都把楼盘当做艺术来做,永远追求一种完美。这倒成了成都人民的福音,城市变得更加漂亮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变得更加好了。当我们送走一批又一批外来开发商朋友时,他们也无不感谢成都这个城市的包容和开放,无不感谢成都购房者的理性和更高要求,使得他们做出了精益求精的好项目。我想这就是成都这个城市的特质最好诠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