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响,非常近

(2012-06-25 14:26:34)
标签:

杂谈

        特别响,非常近

 

每次越洋飞行我都无法入睡,总会在飞机平飞后选上几部电影打发时光,当然首选还是国外的情节片,我觉得仿佛有深度一些,不像那些那种无厘头的搞笑片子。

从北京起飞以后不久,飞机便进入夜航状态,我打开每个人独立选片的电视屏幕,三十多部片子还真的没有几部符合我的选片要求。一部美国片子跳了出来,《特别响,非常近》,我点开中文的影片介绍:这是一部关于911的伤痕文学。它用一个9岁孩子奥斯卡的视觉,展示失去亲人而又无法抚平的伤痛。镜头追逐着孩子的脚步去寻找父亲在911遇难后留下了一把用途不明的钥匙,这也是孩子在救赎自己那颗内疚的心而开始的漫长的路程。

911,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这个9岁孩子奥斯卡心里永远的痛。那一天,那一刻,他放学回家,一路上警车奔驰,所有人都在匆匆行走,回到家里他打开电话录音,里面传来父亲焦急的声音:在吗?你们在吗?快接电话,这里出现一点情况,不过不要紧,警察让我们不要动,等待救援……”。

一个电话,两个电话……五个录音电话,一个比一个惊慌,他可以在录音中听到警笛的声音,玻璃爆炸的声音,他惊恐了,他打开电视,里面是世贸大厦的画面,里面是惊恐的画面,奥斯卡惊呆了,第六次电话响起,恐惧的他不敢接听,随即又转入录音状态,父亲焦急的呼喊他:在吗?赶快接起电话,赶快!

随即电话断了,不是断了,是大楼坍塌了,里面传来巨大的响声,那声音“特别响,非常近”,这不是一个孩子能够独自承受的起的,孩子晕倒了。

因为这个没有接听的父亲最后一个电话,孩子不断自责,甚至自残,甚至对母亲都掩盖了这六个未接通的电话,他常常把自己关在衣橱里的狭小空间里,藏起了那个存有录音的电话。直到有一天,他在父亲的衣橱里发现父亲留下的一根钥匙和一个名字“布莱克”,于是奥斯卡犹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般死命的寻找钥匙应该开启的物件,他用一种令人窒息的方式,用尽所有气力寻找布莱克

太阳光抵达地球需要8分钟,所以即使太阳爆炸,我们还有8分钟的时间差——爆炸还没抵达地球的8分钟里,人仍会感到很温暖。爸爸已经离开一年了,我感觉和他的8分钟也要结束了。 这是一个孩子令人心碎的内心独白,他疯狂地追逐父亲最后的体温,他疯狂地在纽约城寻找所有姓布莱克的人,和他们交谈,试图破解秘密,延长父亲的存在感…… 

最后,奥斯卡在母亲、祖母、并不相认的祖父和上百个“布莱克”的帮助下,他终于发现了钥匙的主人,其实是一个和父亲并不相干的那个布莱克,那是花瓶之前的主人留给自己儿子的。这把钥匙并不是父亲留给他的秘密。
  疯狂的尽头,是一种让人窒息的宁静。奥斯卡但终于放下了压在心里的石头。但是看完以后的自己却无法宁静,它成功的把观众带入到另一个“非常响,特别近”的状态之中。

其实让我最加揪心的一个现实就是现在的社会让父母仿佛和孩子总是隔着一样东西,一种无法用语言和思想可以沟通的东西,好在还有一份血缘,还有一份亲情。这一切倒让我从脑海里蹦出了一个相近的词:“距离特别近,思想非常远!”

特别响,非常近

特别响,非常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