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男人《原创连载之六十七》
(2010-10-07 22:53:21)
标签:
杂谈 |
这几天李海可以说是很繁忙,除了处理来之各个方面的为灾区捐物质的要求以外,他也接到来之不同协会的捐款号召,李海赶紧召开公司几位副总和财务经理商量捐款事宜,会间大家一致决定一次性捐出三百万,李海随即让陈总和财务经理一起到红十字会去捐款,因为今天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
就在昨天晚上他接到了吴婷的电话,有两位加拿大的自愿者携带四十余万元的医疗器材和药品要到灾区,因为当时我国还没有放开国外医疗自愿者的援助行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自愿者们都只能通过各个渠道进入到中国。这两位加拿大的自愿者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在中国大使馆获得了前往中国的签证,但语言上的障碍以及几大箱设备和药品的运输让他们头疼,他们通过教会找到了吴婷想请这些成都籍的移民帮忙接待并代为向有关部门联系。
吴婷当然义不容辞,因为在她眼里这不就是当代白求恩嘛,人家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受灾地区,又是设备又是药品的,人家还告诉说第二批就是一个战地医院,只要中国政府放行马上就可以启动,吴婷在道了无数个中英文的赞美和感激之词以后,马上给李海安排工作,李海当然也是感动不已,欣然接受。
然而当两个加拿大人已经登上飞机以后,李海的联系并不顺利,几乎所有部门的都无暇顾及李海的要求,其实准确的讲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时候老外来了会有什么后果,是帮忙?还是添乱?当然有关部门也给李海指出了一条出路,就是既然中国领事馆已经给他们签证,这就说明他们是合法的进入,他们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我们也还是欢迎他们来帮助我们的,但是我们是无法接待。
听完各有关部门的回话,李海知道只有自己担当全程自愿者了,怎么人家当代白求恩也是不远万里而来的,当然首先他需要一个翻译,否则他这个加拿大的永久居民真是不知道怎么和人家真正的加拿大公民对话了。
于是李海给晓菲打了一个电话,因为他曾听晓菲讲过她正在学习英语,他想让晓菲帮他找一个翻译,当然他也想找一个理由给晓菲打一个电话,其实自打那个晚上以后,他越来越放不下这个小女人了,她的独立,她的柔弱,她的聪慧,她的青春活力都在吸引着他。
虽然他们认识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超过48个小时,但他知道晓菲已经走进了他的心里,而且走得很深。他在心里暗暗地把晓菲和吴婷进行比较,是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和吴婷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被她的恬静所包容,你会很放松,很平静,有一种一起慢慢变老的感觉;然而和晓菲在一起他会感到一种跳跃的活力,她的思维方式,她的语言结构无疑都让李海觉得清新,仿佛自己变得年轻了。其实到目前为止,他和晓菲的关系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超越,但在他的心里认为,如果有这一天的到来,他实在想不出要拒绝她的理由。
寻找翻译的事无疑又给他提供了一次和她通话的理由,其实他也明白晓菲何尝不想和他联系,当他提出想找一个简单的英语翻译时,晓菲的回答让他感到更吃惊。
“李总,我给你当翻译吧,我的英语口语完全可以应付的来,我前段时间补习英语是为了把大学的东西找回来,现在我的口语已经好多了,完全没有问题。”晓菲的话语中充满着期盼。
“晓菲,我没有质疑你的口语能力,我只是想你父母的事还没有处理完,我怕耽误了你的事。”
“李总,正是因为我父母的事我才想到灾区去当自愿者,每天面对挂在墙上父母的照片我都要疯掉了,父母微笑着看着我,但我却还不能找到他们的遗体,虹口那边昨天告诉我,因为山上下来的坍塌体太多了,他们无法再短时间找到父母和那些伯伯、阿姨们,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还是搜救幸存者,所以我希望能够和你一起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隔着听筒李海听到了晓菲的抽泣声,其实还有比这个理由更充分的吗?李海几乎没有拒绝的理由,更何况李海并不想拒绝晓菲的同行,剩下的只需要他们相约怎么去接远道而来的自愿者了。
到了机场他们才知道双流机场完全已经乱了套,且不说大多数飞机都无法正常运行,就连原本秩序井然的进出港大厅此时都显得混乱不堪,在出发大厅里因飞机晚点而无法离开的旅客在焦急的等待,在到达大厅焦急人们翘首注视着滚动屏幕上的飞机到达时间,而不紧不慢打出的一排排“延迟到达”的字样和焦急等待的人们心里形成巨大的反差,然而无论是接人的,还是等待出发的人都表现出极大地宽容和忍耐,唯有严肃而略显紧张的每一张脸告诉你:人们还笼罩在灾难的阴影之中。
毫不例外,李海他们要接的飞机也晚点了,从屏幕上看不出要晚点多久,也找不到一个能够准确告诉你飞机时刻的工作人员,于是李海和晓菲商量了一下,还是安心在停车场等待一下吧,省的来回的折腾。
回到停车场的车上,李海让小刘打开了车上的收音机收听来自灾区的最新消息。虽然灾区的抢险工作已经超过了救人的黄金时间,但奇迹不断产生,一个个顽强的生命被救援部队救出,每救出一个生命,消息马上通过各个渠道传出,又感染着每一个关注灾情的人们,李海和晓菲就是其中之一。
突然,广播中传来主持人焦急的声音:现在一批救灾物资刚刚运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因现有的搬运工已无法满足急剧增加的装卸任务,急需大量自愿者前往帮助……
听到这里,李海原本松弛的神经一下就绷紧了,自己感到血液一下就涌向大脑,他迅即向晓菲说道:“晓菲,我估计飞机还会晚点好一阵子,我和小刘去帮助卸货,你在这里等着飞机到达的消息,飞机到了以后你给我们打电话。”
“不,我也要和你们一起去!”晓菲绝不甘心在这里等待。
“晓菲,接人也是大事!你一定要在这里等着消息,还有搬运物资不是你们女人干的事,你在家里出这么大的事以后还来帮我们已经让我们很感激了,你不要再去干和你体力不相符的事了,这样我会很内疚的!晓菲,就这样定了,小刘,我们走!”李海容不得晓菲再说什么了,他打开车门和小刘一起融进了一大群和他们一样在等候接人而听到广播中号召的自发自愿者们队伍之中。
天已渐黑,在机场停机坪上的临时架起的探照灯照耀下,李海站在传递物资的长龙之中,一件件充满爱心的物质通过一双双手装上正在排队等待运走的卡车之中,人群中李海的身体因承受重物之压已经显得变形,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裳,他顽强的和自己的体力挑战着,仿佛间他看到了自己在海南时那股创业的劲儿,好多年他已经找不到这种劲儿了。
晓菲终于在显示屏上看到载有加拿大自愿者的航班到达的消息,她旋即给李海拨通电话告诉航班已到。
李海对他身边的不相识的自愿者轻轻地说了一声:“对不起,我要接的航班已经到了,我走了,你们辛苦了!”是的,刚才一批批的等待接人的自愿者就是这样离开的,而一批批刚来的自愿者又是这样来接替的,爱心的传递无声的延续着。
当李海回到晓菲身边的时候,晓菲手里正举着接人的提示牌等待着客人的到来,看到李海满头是汗的样子晓菲赶紧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湿纸巾,让李海和小刘擦拭一下满脸的汗水。
“应该在等行李了,同机的好多都出来了。”晓菲挺负责的给李海汇报工作。
在走出来的人群里不乏有来自四面八方背着简单行囊的自愿者,李海对他们投以佩服的眼光,随即两个老外推着满满两个行李车东西从里面走了出来,还没有等李海发声,两个老外显然是已经在众多看不懂的中文文字中看到了写着他们英文名字的牌子,他们招着手和晓菲示意着。
经过简单的介绍,双方彼此认识了,John和David同为温哥华的一家医院的医生,成都发生八级特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他们所在的机构为灾区募集了大批的物质和资金,他们俩也希望自己能亲自前往灾区,为此他们向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申请签证,获批后他们既通过教会联系到吴婷,希望成都方面有人能帮助他们一下,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事儿,对于李海的情况他们在温哥华已经听吴婷大致介绍了,他们为李海这样的大老板能够亲自来机场接他们感到万分的感谢。
一路上李海告诉John和David他在成都联系红十字会和相关机构无法接待他们的情况,John感到焦急万分,他们毕竟已经来到成都,自己无法去灾区都是小事,如果连带来的物质都捐不出去那才是无法回去交代呢。李海告诉他们不要着急,他已经给他们安排好了,明天他亲自带他们送到彭州灾区。
当晓菲把李海的安排翻译给他们时,John在表示了谢意以后问李海为什么他们不到绵阳或是德阳方向去呢?他们听说北面的灾情更为严重。
这一下把李海给问到了,他也不知道这两个老外是怎么了解到四川的受灾情况的,他也不想太让这些国际友人太失望,于是他说他尽量安排吧,可以安排在后一天。把John和David送到预定好的商务酒店后,李海让晓菲告诉他们很多关于躲避地震的常识,并约好明天一早就到酒店来接他们。
在送晓菲回家的路上,李海不解的问晓菲:“你不会翻译有误吧?按理说这些老外不说要到汶川、映秀,也起码该说要到北川、青川去救灾啊?怎么一来就说要去绵阳、德阳的?有点反常规啊!”
“是啊!你不说还没有感觉到,你一说还真是有点怪呢,我翻译肯定没问题的,就那两个绵阳、德阳的英语发音,我不说你也能听懂的,怎么会错呢?”听李海这么一说,晓菲也觉得有点奇怪了,但她还是觉得自己的翻译是没有问题的。
“是啊!这还真奇怪了,可能是他们在来之前就听说了汶川和北川现在都进不去,所以……,对!只能是这样想了。”李海只能这样排解自己的疑问了。
很快李海驾车来到了晓菲的楼下,晓菲缓缓地拉开车门,脸上闪出一丝不舍,李海只能装作没有看到,但他还是轻声的对晓菲说:“明天早上七点半我开车来接你,今天都很累了,早点休息吧。”
“好的,晚安!你明天早上来了就先上楼来,我把早餐做好等你一起吃!”没等李海答话,晓菲已经转身走进了单元门。
李海知道晓菲这样做是因为她怕李海拒绝她的邀请,其实她没有猜到的是对于这个要求,李海是不会拒绝的,她恐怕也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句很温馨,很女人的话让李海心里有了一种冲动,要不是晓菲的转身离去,也许李海会不舍离去。
第二天一早还是两辆汽车,一辆由小刘开着拉着满车的物质,一辆由李海开着,由晓菲当着翻译,他们按计划直奔彭州方向,李海已经和当地的朋友联系了给他们介绍正在那里建成的战地临时医院,看他们那里有什么可以需要帮助的。
一路上满目疮痍的灾难场面可以说是让人触目惊心,倒塌的房子,断裂的桥梁,垮塌的山体,没有老人的院落:没有孩子的校园都在无声的诉说着灾难的浩劫。John手里一直拿着摄像机拍录着看到的一切,David也不时举起手里的相机抢下一张张震撼的场面。
在广场忙碌的人群里,李海找到了他的朋友小赵,小赵在这里挂职,已经接连几天的连续作战,小赵显得疲惫不堪,刚一见面差点让李海没认出来,当小赵走过来时李海闻到小赵身上散发着酸臭的汗味,李海简单的向小赵介绍了两位当代“白求恩”的情况和要求,小赵面显难色,他首先表示感谢,但可以肯定的告诉他们现在整个灾区有点乱,他只能尽力的安排他们,尽管如此John和David依然显得兴奋不已,他们趁着李海和小赵交谈的空挡拿着手里的摄像机和照样机拍着他们感兴趣的一切。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顺着哭声李海他们看到几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哭作一团,她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书包,小赵告诉李海这些妇女都是刚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学校的房子塌了,好多学生都没有跑出来。
此时晓菲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这场景让她想起同样在地震中去世的父母,唯一不同的是孩子们已经下葬了,而晓菲的父母却还无法找到回家的路,李海走到晓菲的身边轻轻地拍着她的肩,看到小赵不解的眼光,李海悄悄地地告诉他,晓菲的父母在虹口被泥石流冲走了,现在还没有找到遗体,正在小赵和李海劝慰晓菲时,广场上又掀去一阵鼎沸,李海他们应声看去,就在那群哭喊的女人旁边,John和David正和几个身穿制服的人依里哇啦的说着什么。
“遭了,晓菲,快去!”李海这才意识到他们刚才都在忙着劝慰晓菲竟忘了还有两个老外。
原来John他们在拍摄这些失子母亲和政府有关部门交涉的混乱场面时被工作人员所制止而发生冲突,李海他们赶紧出面解释,晓菲也赶忙给John他们翻译这里发生的情况。
显然李海的解释是让大家不能信服的,好在有小赵的帮忙才让李海他们脱身,不过最后李海他们还是被现场的领导批评了一顿:你们可以不帮忙,但是一定不要在灾区来添乱!
此时的李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连声道着对不起,这时小赵赶紧给他们指了一个救护站的地址,让他们直接过去找那里的领导,临送他们上车的时候,小赵拉着李海说:“海哥,你可要给他们打招呼,不该拍的不要拍,我们没日没夜的救人场面他们不拍,专门拍那些添堵的事儿,小心别给他们利用了。”
正在开车的李海沉着脸半天没有吱声,John和David也知道惹了事儿,上车后就没敢吱声,过了片刻李海对晓菲说:“告诉他们,这么大的灾难生离死别是常有的事儿,失去孩子是痛苦的,我们需要时间来平复伤痛,我们今天来是为了帮助灾区的人们,不要让爱心变了味!”
还没有等晓菲开始翻译,李海又补了一句:“对,还有告诉他们,我们很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是知道感恩的人,但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也是为了帮助他们实现爱心的,你的父母也刚刚在灾区去世,还没有来得及掩埋亲人我们就来帮助他们了我们都要知道感恩,而不是添乱!对,要说我的父母……”看着晓菲盯着他的样子,李海恨恨地说:“翻,就这样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