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年味儿
(2016-02-14 02:03:24)
标签:
原创中国年春节传统节日过年 |
分类: 散文记事 |
中国年味儿
郭震海
你闻到年味儿吗?
小的时候,母亲告诉我,一进腊月,就能闻到年味儿了。那时候,每年的“腊八粥”一喝,“年”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大街小巷,早早就挂满了红红的对联和各式各样的年画儿,家家户户也进入“年”的倒计时,人们开心地忙碌着,豆腐自家磨,米酒自家酿,猪羊自家宰。家家户户的厨房就开始丰盛起来。锅里或滋啦啦地炸丸子,或咕嘟咕嘟地炖肉,或呼噜呼噜冒着热气儿蒸馒头,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烈的、混合的香,那香让人陶醉,那香让人开始嘴馋,那香也让人真真切切地闻到了年味儿,那香也是中国民间特有的年味儿。
放了寒假的孩子们,可以撒了欢似的玩。他们开心地跑啊、闹啊、跳啊,嘴里唱着从大人口中学来的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添新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工作后,我曾对这个“民谣”做过一个专门的调查。在中国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类似的“民谣”,只是地区不同,方言有别,风俗略异,但本意大同,这也是中国民间流传最为广泛、最古老的民谣。正如“民谣”中唱的那样,大人们忙着购年货,制新衣,蒸馒头,大扫除,在忙碌中浓烈着年味儿,孩子们跳着、闹着、唱着”童谣“,板着指头数着,在期盼中感知着年味儿。
除了这真实的香外,浓浓的人情味儿,也是中国最独特的年味儿。不管一年之中有多么的不易,只要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上桌,大家都会忘记一年的苦辣酸甜,忘记一年的劳累奔波,忘记一年的恩恩怨怨,陶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陶醉在一家人团圆的温馨与幸福中。过了年,便是春节,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开端,穿新衣、戴新帽,一家大小出门去“拜年”。拜年也是过年期间,中国民间最为重要的民俗之一,有童谣唱到:“大年初一就是好,老老少少起得早。穿新衣,戴新帽,烧年火,放鞭炮。吃罢饺子就拜年,一拜爷爷福寿高,二拜奶奶永不老,三拜爹爹身体好。”大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孩子们手里拿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口袋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笑声弥漫在大街小巷混合着淡淡的爆竹味儿,成为新年第一天最浓烈,最独特的年味儿。
邻舍互访,一声“恭喜发财”拉近了情谊;亲朋往来,一声真诚的“祝福”,温暖了心窝。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甚至是整个正月里,人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拜年。七大姑八大姨,远方叔叔邻家爷,只要能记得起的就是亲戚。在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就靠双脚走,没有高档的礼品,一包点心,或者几个馒头,礼轻情意重。父母领着孩子,哥哥带着弟弟,迎着寒风,踏着积雪,徒步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去走亲戚。有的亲戚因为路途遥远,或许一年之中从不谋面,过年互相往来,坐在一起吃顿饭,说说各自的生活,谈谈对未来的打算,其乐融融。过年走亲戚“拜年”,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在远方还有一个叔叔,或者爷爷,亲戚间消除了生疏,浓浓的亲情也正是在这你来我往中拉得很近、变得很亲。大家在意的不是礼品,一包点心传递的是一颗心,增加了人情的厚度;几个馒头拉近的是彼此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增加了亲戚间的浓度。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节日,能像春节这样牵动人的心。年味儿是什么?年味儿是心底的思念、是一家人的团圆,是扑鼻的香、开心的乐。年味儿可闻、可听、可知、可感、可念。小辈给长辈拜年,学生送老师祝福,弟弟问候哥哥,年味儿也是感恩,更是温暖。在民间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舞龙灯,不需要有人去刻意组织,乡亲们自编自演,或许服装很简单,或许道具不专业,或许舞蹈很蹩脚,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的情绪,叮叮咣咣的锣鼓敲起来,滴滴哒哒的唢呐吹起来,大家走出家门开心地笑起来,欢畅地乐起来,图的就是一个喜庆,要的就是一份开心的年味儿。
今天,物质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专家说,我们应该恢复传统的中国年。学者说,随着农耕文明的远逝,年味儿已经成为往昔。在快节奏的当下,一条群发的祝福短信替代了踏雪拜年,饭店订一桌年夜饭,减少了无数天的忙碌,大家习惯围着电视机,褒贬着电视节目多么不尽人意,难道这浓烈的中国年味儿真的消失了吗?
其实,过年始于农耕,传承至今,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富寡。春节,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大节,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情感大释放,是亲情的一次大爆发、大凝聚。春节,说小一点是一家人的团圆,说大一点就是一个民族心中共有的精神图腾,抹不掉、挥不去。
岁月的流逝无声无息,阻挡不了文明之光的光芒四射;空间的转换瞬息万变,遮掩不住文化魅力的神韵飞扬;奔腾的长江黄河奔流不息,永远流淌着先祖对文明的吟颂和歌唱;巍峨的群山屹立万年,一路承载着华夏子孙对文明的追求和向往。中国年味儿其实没有远去,就在身边,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不信,你看,为了过年,远在他乡的游子加快了脚步,心中只有一个念想就是回家;为了团圆,奔波的人们放缓了脚步,想得最多的就是能和亲人在一起过年。扛着行李的老张,手握车票的老李,排队等候列车的王五或董六,回眸的瞬间,眼里流露出的是悠长悠长的思念。家中,白发苍苍的老父母,迈着蹒跚的脚步,在村边的小路上远望,一声声:“该回来了吧!”是对远在他乡的儿女们的深深惦念,这就是最真实的年味儿。
年味儿无需刻意去寻找,忙碌了一年,在过年这几天尽量慢下来吧,亲手包一顿饺子、炒几个好菜,自己动手来满足舌尖上的美味,这就是真实的年味儿。铺开红纸,自己剪一个窗花,笨拙无碍;挥毫泼墨,自己写一副春联,写坏可以重来,身体力行,其实就是对千年文化的最好延续,这就是最真实、最浓烈的年味儿。
年味儿,你闻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