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需要释放

标签:
情感 |
(刊发于11月19日《羊城晚报》)
□郭震海
一个周末的午后,朋友发来一条微信,标题是《写得真好—白岩松谈同学聚会》。很多时候,我对此类微信一般不会去深信。当下,一些微信为了追求所谓的“点击率”和“转载率”,多是一些夺人眼球的“标题党”,内容很是一般,标题煞是雷人,如“全民疯转”、“不看后悔一辈子”云云。有些内容还好,有些内容不看或许会后悔一阵子,倘若是看了说不定就会后悔一辈子。
或许是出于打发周末午后的无聊,那天我认真读了白岩松的“同学聚会”。竟然读出几分感动,几滴热泪。白岩松写道,不知什么因素,一种时尚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学聚会。每一次同学聚会,现场播放老照片,都是在一片“这是谁”“这是我吗”的七嘴八舌中,慢慢开始“老泪长流”,这时,看着有人带来的孩子依然快乐地在一旁游戏,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错觉,这是过去,还是现在?二十年时光真的消失了吗?
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学生时代,那个时代虽无知,但真实,虽无钱,但极容易满足。那个时代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为了给予很多美好的向往,每天在接受新鲜事物中度过,结交着没有功利的友谊。那时候的人生是单纯的、交往是单纯的、向往是单纯的、整个世界都是一种颜色。在没有功利的人生阶段结交的友谊是最长久的,最难忘的,所以同学聚会成为时尚不足为奇。
排除一些打着同学聚会的名义拉关系等“有目的”的聚会外,一次温馨的、真实的同学聚会确实可以勾起许多许多美好的回忆,彼此在一起诉说往事,痛哭流涕,甚至可以一醉方休。为什么热衷于同学聚会,其实是在短暂的怀旧中逃避。如果说活在当下不易,每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压力。那么,活在当下正值中年的人尤为不易,直面上有老下有小,要做到顶天立地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难,买房、上学、养老,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扑朔迷离的社会现实,每天就如一尾缺氧的鱼,大口大口喘息。
一次在北京,和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相约在茶吧,喝着茶聊着天,听着舒缓的音乐,朋友说:“我能不能美美哭一回。”我说:“哭吧,男人哭吧不是罪。”,一个平素里看上去似乎无忧无虑的大男人,真的伏在茶桌上大声抽泣起来。不要说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再坚强的人也是血肉之躯,有时候,真的需要一个出口,那怕是一声歇斯底里的怒喊、一阵无所顾忌的狂笑、一次酣畅淋漓的大哭,这都是一种真实的释放,所以,同学聚会在回忆过去中哭泣,在彼此相知中心灵释放,也是对现实的短暂逃避。正如白岩松在文中写道,每一次聚会都是泪水,每一次聚会都会喝醉,晚餐结束了,舞会结束了,酒醉的人也醒了,大家意犹未尽,还要坐在外面的水泥地上,将所有现在能想起来的上学时的歌唱了一遍,直到脑海中一片空白。聚会好,重新回到现实中难。为什么不能一直上学到永远?正是在这样的失落中,一天一天,艰难地从纯真校园岁月再回现实的混乱世界里。而同样难的,是从干干净净的同学友情中,再回到人心隔肚皮的竞争或拥有距离的环境中。
一次对单纯岁月的真实怀念,一次短暂的现实逃避,也是一种最好心灵缓解。在没有目的性的前提下,多几次同学聚会也无妨,人生很需要释放,就如匆匆赶路的人,累了就需要短暂小憩,停下来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