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南瓜老师留言,号召小朋友们捐一些玩沙子的工具给外省的学校和幼儿园。我当时就问南瓜,你愿不愿意把你玩沙子的工具捐给别的小朋友,他们那里比较穷,没有玩具,可不可怜?南瓜点点头说,可怜。可一涉及要捐自己的东西,南瓜就不那么“通情达理”了,死活也不松口,“不要,那是我的玩具,不是别人的玩具。”眼看说服无望,我就给他选择,“你是愿意把自己的玩具捐出去呢?还是说让妈妈重新买一个给那些小朋友呢?”,小人回说“妈妈买一个给他们”。OK,于是我赶紧买了一桶玩沙工具送到了学校。原本是打算让南瓜自己带去学校的,可是考虑到这孩子万一要看见新的,喜新不厌旧,又舍不得了呢?哈哈,于是,就趁着去接她之前,偷偷把玩具塞给了老师。但我后来还是跟他讲了,今天妈妈给小朋友们买了玩具,已经送给他们了。
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送孩子的地方,总有一个很大的纸箱,我刚开始很奇怪,为什么把垃圾箱堆在这里,后来看到不断有家长提着衣服包装袋放在那里面,才知道,这是学校常年设置的匿名捐赠箱,捐的都是些旧衣服、鞋子和玩具等等,据说这些东西最终都会被捐给教会。而这次的特别捐赠活动,是全校性质的,要捐给外省的联谊学校,整个捐赠活动有具体分工,这个年级捐文具和指定的书,那个年级捐涂料和画本,具体到南瓜他们小小班,就是捐玩沙工具。当然可以是自己用过的,也可以买新的。
不指望南瓜通过这一次活动就能明白点什么,但还是蛮欣赏他们把“举手之劳,互相帮助”的行动贯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其实我个人觉得,捐东西比捐钱更有意义,尤其等孩子大点了,他可以自己参与其中,一定会从中学到点什么。
再说爱国教育。以前总说我们是被洗脑的好孩子,我们的爱国爱党教育进行得可谓彻底,年轻的时候总有人对于那种枯燥的说教逆反,也有不少人曾是愤青,但是出了国,才知道啥叫爱国,那绝对个个都是爱国人士。我们都感慨,还是我们的爱国教育进行的好。
现在南瓜上了学,我也跟着上了一课——不光中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爱国教育。5月25日,是阿根廷国庆节,早早地学校就发了通知,为了加强对孩子们的爱国教育,家长们应该配合学校,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国家历史的故事,还有切记:一定要在孩子的校服上,缝上国旗小标,“别忘了,要缝在心脏跳动的位置”。呵呵,看出来了,那爱国热情也是杠杠地。怎么着,照办呗。
有关“友情传递”,是继续那天送生日礼物的话题。那天碰上了协调员家长,跟她复述了一下我的理解和疑惑——为什么我看见有家长在给LOLO家长给钱呢?她告诉我,他们的传统做法是,每位家长应该给那个负责准备生日礼物的家长20块钱,然后凑齐了钱,由那位负责买礼物的家长去询问过生日的小朋友家长,孩子需要什么,这样会避免买不必要的东西,如果对方愿意,也可以直接把钱给他,让他们自行购置给孩子的礼物。这种做法的初衷就是,加强孩子们之间和家长们之间的联系和爱心传递,当然这是自愿不强迫。
妈呀,又上了一课,也就是说,全班21个学生,每位家长都要参与礼物的准备和凑钱,这样粗粗一算,一年差不多400块,跟别的中国小朋友家长一传达,不对啊,最后这钱不是又回到自己身上了吗,那又何必这么麻烦呢?绕这么大一圈。后来我们的分析,就是外国人很注重这种哪怕形式上的礼尚往来,一定要有这个礼节才行,而且更注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呵呵。
第一个轮到的中国学生JOSUE的妈妈说工作太忙,非得让我替她来收钱给下一位小朋友准备礼物。不参与不知道,真是个浩大工程,这每天不一定能碰到所有家长,碰到了人家也不一定带钱,看起来还真是有点难度呢。没办法,谁让我不工作有时间又面子软呢,全当再受一次入乡随俗的教育吧。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