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長歸鄉路第四章--家族纷争

(2009-06-04 09:43:39)
标签:

大爷

苏富比拍卖

文物拍卖

张学良

台湾

情感

分类: 漫長歸鄉路

第四章家族纷争

远离台湾卖尽回忆

       当台湾为了民主正名以及本土当政全心发展政治时,台湾许多外省人都移民或前往大陆了,大爷张学良也是如此计划,第一次访美顺利,就筹划第二次去夏威夷探亲,因此时台湾经济也不好许多人经商失败,张家的亲戚也是一样,所以有人打算分家,母亲说不要去理这件事,让那些亲戚自己去吵吧,因里面没有一个是张家的男孩,果然大爷的房子先卖了,去了夏威夷后,就没有任何连络,我有一次到菲律宾做旅游采访时,遇到台湾典藏杂志熊总编辑也随团旅游,才得知大爷所有的收藏都拍卖了。这些收藏是大爷非常喜爱的,我们以前想看都无法看到,可见有多珍爱。现今全卖了一定有原因,我们没看到大爷的儿子回来处理,这又是为什么?只有卖的人最清楚了。从新加坡的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报导:

「1993年张学良和赵一荻到美国夏威夷后,想在此地定居终了一生,但对外的名义是探亲和治病,所以他在申请美国绿卡的同时,一直担心台湾方面阻挠他定居海外。当此,他离台后先将台北复兴路70号的老宅出售给了一位新加坡巨商,到了1993年岁末,是不是将租房退掉,张学良也一直在犹豫。不退,经济上是个负担;退掉,怕台湾当局识破他不回台北的本意而从中阻挠。

1993年圣诞节前,张学良的侄女(五弟张学森的女儿)兼秘书张闾芳专程到檀香山与张学良夫妇商议家事,她提出了把家藏的书画交苏富比拍卖,并带去了苏富比开的价目表。张闾芳告诉张学良夫妇,家中其它家具、用品已送张家的亲朋好友,几万册从内地带到台湾的图书包括他和赵一荻搜集整理的《明朝野史》以及张学良读明史的心得笔记,眉批的图书,都已捐给台湾东海大学图书馆。唯有这批书画舍不得送人,想拿出来拍卖,又怕影响太大,所以请张学良决定。从华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公布的材料看,张学良夫妇对公开拍卖一开始是不赞成的,而后很犹豫,最后勉强同意。

  张闾芳积极争取拍卖作如下考虑:张学良夫妇晚年将在夏威夷度过,不仅他们的衣食住行需要钱,而且两位老人也没有治病和养老的开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将不能带到美国的文物古董出手换成养老金,是两全其美的事。对此,格外虔诚地信奉基督教的赵一荻根本不能接受,张学良也是一样。

 于是张学森、张闾芳再做劝说工作:“你们年纪大了,既然不打算在台湾继续生活,又不想继续收藏这些书画,通过正当的手续将它们易手他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即使台湾当局知道,也是纯属您个人的私事,他们无权干涉。何不就按闾芳的意思去办呢?”书中写道张学良良久无语。最初他对将自己的收藏品用公开拍卖的方式去换取一笔生活费用的想法,确实难以接受。只是在听了张学森父女的劝告以后渐渐由困惑转为理解,但他还是顾虑重重:“闾芳说得不错,那些收藏都是我当年自己出钱从荣宝斋里买来的,可以说是地道的私人财产。按理说将它们卖掉也无可非议,只是用拍卖的方式是否合适?”他很犹豫,于是此事又拖了下来。

 但张学森父女并不甘心:就在她(张闾芳)离开夏威夷的前一天,父亲张学森决定召集所有在美国的亲友开一次家庭会议,讨论一下台北旧居的收藏品如何处理。张闾芳高度赞成,因为家庭会可以劝张学良和赵一荻尽快下决心。这样又把张闾瑛和张闾琳从旧金山和洛杉矶召集到了夏威夷,在张学良住的希尔顿酒店里劝说他接受拍卖。张闾芳劝解说:“现在不要说在西方国家,就是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每年都在不断举办文物拍卖活动。台湾也是如此,特别是您老人家的名望所赋予那些收藏品的价码,更会让专门经营拍卖行的人深感兴趣。苏富比拍卖行对我提供的文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决定来为您的收藏品举行一次专门拍卖活动。他们报出的底价也十分可观。”此后,张学森全家又是一阵劝说,认为拍卖既可以解决两人的生活之资,而且也可以让张学良的藏品找到最好的归宿。在这种劝说面前,先是赵一荻放弃了原来的主张。

 张闾芳见张学良还是一副踌躇难决的神态,决定劝他尽快下决心。她说:“苏富比拍卖活动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让这些珍贵的文物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张学良通过侄女的介绍,得知苏富比此次文物拍卖早在一个月前(注:也就是1993年10月左右)就在各地的报刊上发表了消息。东南亚地区都轰动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全世界的各大买主和文物收藏家,都纷纷来电来函向苏富比询问此事了,“好吧,我同意将文物送到苏富比全部拍卖”,张学良最终拍板定夺(实际上拍卖已进入了操作程序,张学良是十分勉强地接受的)。

 从以上过程归纳出说服张学良将文物送拍的理由为:1、东西不能带到美国,放书画的房子又要退租;2、以书画换取张学良夫妇的生活费;3、拍卖可为这些书画找到好的归宿;4、苏富比拍卖公司很热心,已进入了操作程序,收藏家们正跃跃欲试;5、亲友们的再三苦劝,但究竟是那一条真正打动了张学良,尚不得而知。

不管理由多么好,结果是张学良的这批几十年的珍藏终于通过拍卖又失散各地,未能如他的书籍那样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多少令人有些遗憾。其实,张学良夫妇以珍藏换取晚年的生活之资金无可厚非,要找到一次出资整批买下的人也不在少数(以苏富比的拍卖规则,这次拍卖所得扣除佣金,张家实得应在1.1600亿元台币约为3500万元港币,相信有人肯出这个价买207件作品),而以拍卖的方式来处理,虽轰动却显得仓促,也不符合张学良的本意。」

 

       听到这些讯息时我们已知大爷不可能回台湾了,因为所有陪伴他软禁时的物品全都卖掉或送人了,当初大妈问母亲要什么纪念物吗?母亲只希望从北投房子拿盆兰花,天天可以看到它开花,但那盆花一直没送来直到现在也没看到。也因为分家,五大爷、七婶、六姑和我们家往来也冷淡了,一年能见到两次就算多的,有的十几年都没见了。

      六姑张怀敏嫁给翟氏,来台后任职于师范大学,夫婿从事化工事业,生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原为职业军人少校退伍,结婚生有二子,离婚后又娶一名年轻的山东女子再生一女,但仍分手妻子携女返回大陆,工作不稳定。二儿子从事乐器生意到青岛发展事业认识内地女子生有二女但仍未婚,后因女友标会骗财失踪,只好返台。三女儿结婚移民加拿大生有一女,后先生于上海工作外遇而离婚,现携女定居加拿大。六姑一家现仍依赖六姑教师的退休金生活,以前在台北市有四间房子,现只能租房子,东北女性的坚忍刻苦一直都不输男性。

      七婶一个人住,身边有多干女儿及牌友陪伴,原有三间套房当收租婆生活,七叔过世后全卖了当做养老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住在天津。

      这一些家族琐事大爷根本没兴趣理,得到的自由只剩不多的时间了,只想好好的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因为在夏威夷没那么多访客,进美国住为的是不受政治的影响下好好地享受生活。但他生活的不快乐,似乎又走进了另一个软禁的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