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记(六十五)——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从“长干佛脉”到“前世今生”)
标签:
思泉的博客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长干佛脉”“千年对望”“前世今生” |
分类: 苏沪拾零 |

(展厅一角)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已经啰嗦到第三集,打乱了景点导览图给出一条游览的路径。导览图是这样标识的:长干佛脉——千年对望——前世今生——地宫圣物——江南首寺——莲池海会——南朝四百八十寺——舍利佛光——经变画廊——千年地宫——大报恩塔——南画廊——经藏如海——报恩文化艺术馆。如果完全按它的走,细看、细拍,远远超出计划的游览时间。只能照自己感兴趣的,跟着感觉走。
本集路经“长干佛脉”、“千年对望”,到“前世今生”。
离开“天王殿遗址”(参见上集),向左进入“洗尘静心”区。地上有一道金光,投射打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十二字,即所谓的佛教六度。据说从这里走过,是穿一道“光浴”的进门仪式。

-
两只玉石水池,称“洗手静音台”,不断向外溢出洁净之水,房顶上塑造的莲花莲叶,在灯光下放出异彩。
上有碧荷莲灯,下有潺潺流水,营造出超凡脱俗的佛国净界。
脚下的这块地区叫“长干里”,曾是江南佛教圣地,素有“佛陀里”美誉。
三国东吴时期就有了“建初寺”;晋代继为“长干寺”,并以供奉舍利而闻名于世;南北朝的梁朝时期曾改称为阿育王寺;宋初时“长干寺”再兴,不久改称“天禧寺”,供奉佛祖顶骨真身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以及玄奘大师顶骨舍利。
到了明朝,明成祖在此兴建皇家寺庙,命名“大报恩寺”,尤以琉璃塔巨构特型,壮丽于东南,长期被西方作为中国建筑的标志(参见《金陵杂记(六十二)——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新旧大报恩塔)》。直至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又沉寂于世。
2007年始,历经数年,遗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既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又公布为“国保”。依此契机,决定在此建造“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用以保护、传播并展示大报恩寺历史与南京的佛教文化。——以上综合景点介绍和其他资料缩写,不过还觉得啰嗦,毕竟“长干佛脉”源远流长。


-
大报恩寺自建初始创,长干再继,天禧更名,直至明永乐报恩,屡建屡毁,历经一千余年。
精致的沙盘模型复原了大报恩寺的建设场景,栩栩如生。
这是一组烧制琉璃的官窑,2008年在中华门外窑岗村发现,发掘后迁移置此。
据记载,朱元璋当年曾下令在南京城南聚宝山一带建造了72

-
这是藏传佛教中的法相装饰,顶部中央为大鹏金翅鸟、两侧向下分别为龙女、摩羯鱼、飞羊、狮子、白象组合而成,每一种形象各有寓意。
展厅内展出了部分附近出土的建筑构件残片(主要是琉璃构件)。
琉璃,是陶瓷技术中的一种,早期的琉璃泛指宝石、玻璃、陶胎铅釉制品等,元明以后,琉璃特指陶胎铅釉制品。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