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印菩萨)
血印菩萨,一位嘉兴独创的菩萨。
-
也只有古运河旁的血印寺里供奉着他,别无它处,实实在在的“唯一”。
-
得从头说起。
先看看寺门前的石牌坊,上有“司宪”字祥,系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立,原在城内,后移至此地重新搭建。
牌坊西柱为花岗岩,上有一红褐色图形,俨然一位僧人的侧影,人称“血印柱”,称僧人为“血印和尚”。
“血印柱”的传说,有多种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占领嘉兴时,掳掠妇女数十人囚于血印寺旁的岳王祠(见下集)内,祠中和尚舍身营救,被清兵乱箭射死,血渗入石,留下痕迹。
(恰好一位僧人站在后面,像不?)
清代中期以后,在著名学者俞樾(1821~1907年)等人所著的小说中,将故事背景改成明嘉靖年间倭寇扰犯时;
本世纪初,有人在血印柱旁搭草棚,置塑像,奉祀血印和尚;
民国14年(1925年)始建血印禅院,并勒碑赞颂血印僧反抗倭寇的不屈精神。此后,香火日旺。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血印和尚晋升为“菩萨”,并为他塑像。不需要考外语,也没有评审手续, 是老百姓推举的,原因是求他办事“灵”。
(2005年拍的)
民国35年,有位叫易君左(1899~1972年)的诗人来这里凭吊,留下一副对联:川流不息,挺一身保数百人安全,纵遭惨死何妨?智仁勇信真兼备;血印犹存,修三塔留千万年业绩,早自破空飞去,贪嗔痴爱了无痕。这里提到的“三塔”后面也将介绍。

-
请教过寺里年轻的住持,为何不将上述的对联复原?他的答复是,地方太小,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
据考证,柱上“血印”系花岗岩中红褐色天然纹理,似僧人侧影。血沁不灭的故事,均系由此杜撰、附会而流传。
-
血印寺位于古运河(杭州塘)畔,与运河一路之隔。

-
背后、东侧是拥挤的民房,西侧挨着一座跨古运河的桥梁。

-
殿内正中自然还是释迦牟尼和他的亲密伙伴的位置,血印菩萨单独设龛置于释迦牟尼的右手侧。经住持同意,寺内可以拍照,他认为通过你们的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何乐不为?
-
尽管地域狭窄,空间利用却相当充分,大雄宝殿之后新建了座雄伟的“观音阁”。

寺内拍不全,只有在外面才能看得清阁顶。

-
阁内置千手观音和他的助手立像,相当精美的雕塑。
-
也因为狭小,大铜钟只好挂在木头搭就的钟架上,没地方设“鼓楼”。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有关文章和景点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