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半园”顺平江路南行,路口竖有一碑,上书“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提名表扬”,算是“荣誉奖”。

早就听说,苏州市府曾耗资1亿多元对平江路进行改造,专家们参考了宋代的《平江图》、明末的《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等资料,将其主要部分再现天生丽质。之前,平江路虽经岁月的沧桑,仍然保持“小桥流水人家,古树粉墙黛瓦”的总体格局,为修复、改造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尚未专程来过,今天顺路欣赏,算是寻访小园林的额外收获。
复原后的平江路,留住了苏州老街巷的古老和真实,为今人、后人、外人留下独有的古城历史和记忆。
平江路西侧临河,树木掩映,河对岸还是临河的小街、巷、廊以及高大的院落围墙。路的东侧以住宅商铺为主,修旧如旧,基本上保留了独特的古城遗韵。








位于平江路中段的“礼耕堂”,清乾隆年间富豪潘麟兆住宅,改为著名的苏帮菜馆。笔者历来淡于饮食,没进门也没留意是否还在营业。
(“礼耕堂”)


“尚河”,游船的售票及泊船处。
(“尚河”)

(泊船处)

曾与美国的几位朋友交谈过,他们来中国旅游最喜欢这样的平民化环境,就象这几年咱们喜欢去“农家乐”一样。前两天,笔者还携妻子专程跑到东山岛的陆巷古村,游农家院落、尝农家菜肴。
几位欧洲来客沿河乘船游览,尽管船下的水体并不理想,仍兴致勃勃,谈笑风生。他们水上行,笔者河边走,速度相近,相伴南行。他们多次微笑着招手示好,笔者也一次次点头还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