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2008-09-24 07:18:06)
标签:

蕙荫园

苏州

旅游

分类: 苏沪拾零

“南显子巷”在苏州城很有名气,可它最早的名称够土的。古时曾在此发现大量蚬子贝壳,故名“蚬子巷”。改成“显子巷”,才开始名符其实。巷口的说明牌解释“此处古为显贵人家所居,故名”,并说“有明代恰隐山庄,清同治年间李鸿章改为安徽会馆,易名蕙荫园”云云。

 

(“南显子巷”路牌)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到这里,就是为寻访“蕙荫园”而来的。

 

笔者从“南显子巷”的东口进巷,首先遇到的是“潘祖荫故居”。

木匾上有简要的介绍:“潘祖荫,咸丰二年探花,官至工部尚书,其好士重贤,勤政爱民。……1951年由潘氏后裔捐赠国家”。附带说一句,苏州市许多名人故居都挂块这样的牌子,并作简单的介绍。是一举多得的创意,值得提倡、仿效。

 

(木匾)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门口相当破旧,不好意思在这里亮相。向住户打听,问里面有些什么。回答,朝里走可以看看。

 

好家伙,这里每一进都住着多户人家,总数够不上“七十二家房客”,粗略估计也有三、四十户。走到第三进,有个天井,从二楼的木栏杆和门楣上的“媚玉辉珠”砖雕中,还能依稀辨别出昔日的辉煌。

 

(如今的“潘宅”)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从资料上已经知道“蕙荫园”早就改为中学,曾经是苏州十五中,现在的名称为“苏州市第三中学初中部”暨“苏州市平江中学二部”,旁边还有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牌子,多种称呼并存。

 

(大门)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大门对面是新魏碑体的“蕙荫书苑”照壁,很有创意的名称。

 

(“蕙荫书苑”照壁)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大门东侧有“文物保护”石匾和对“蕙荫园”的介绍,西侧石碑阴刻着源于清朝的“古蕙荫花园图”。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可惜笔者去得不是时候,学校正利用暑假对几栋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的装修。

 

“安徽会馆”的砖雕门楼保存得相当完好,前有铁护栏护卫。左右石库门各一,门上包的镀锌铁皮钉有装饰及虚空大字,连同西侧的皖山别墅大门,自西到东依次为寿三字。字门上砖饰门额憩棠字门上砖饰门额敬梓

 

(“安徽会馆”的砖雕门楼)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皖山别墅门匾)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昭忠祠大门即校门。

 

穿过大门门厅,便是一天井,左右有月洞门通行,月洞门两面都有砖额,如泛舟学海博学笃行等,将传统文化与现在的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古为今用”的范例。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第二进、第三进是原昭忠祠(李鸿章建的“淮军昭忠祠”)。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穿过右侧月洞门,到原程公祠(指的是清朝江西南赣镇总兵程学启)。在记忆中,李鸿章的淮军以及程学启都是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如何正确地评价、利用这些古迹,尤其是针对历史知识相对欠缺的中学生们,值得商榷,需要专家们拿出妥善的意见。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穿过程公祠向东,为原安徽会馆部分,存有宾至如归砖细门楼。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校园内,长廊花窗,亭榭假山,与成荫的绿树交相辉映。将古典文化有意识地保护利用,古为今用,古今结合,营造出景色宜人的校园环境。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三)蕙荫园

 

据介绍,校园内尚留有小林屋洞小园林,遇维修不肯放行,只好今后再找机会了。

 

真庆幸“蕙荫园”改为学校后获得如此难得的际遇,古典园林、建筑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恢复,并有所拓展。联想到一些小园林的遭遇,不能不感慨万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