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苏州小园林(十一)寄庵、北半园

标签:
寄庵苏州园林博物馆拙政园太平天国忠王府北半园 |
分类: 苏沪拾零 |
资料上查到,拙政园东边曾经有过一处小园林,名曰:“寄庵”,民国23年建,是文学家汪东(1889~1963,曾任江苏省政协常委、民革江苏省副主委等职,“寄庵”是他的号)的故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上还介绍说,曾留有“西式洋房一栋,周围庭院中红绿梅数株”,并有假山石等,不过当时已改作街道托儿所。顺着这条线索,不知能否找到点什么。
这个周末的小园林寻访就从这里开始。
乘车到达“苏州博物馆”新馆,往东是步行街,依次路过“太平天国忠王府”(原“苏州博物馆”,现在是“苏博”的一部分)、“苏州园林博物馆”和“拙政园”。
(“苏州博物馆”)
(“太平天国忠王府”)
游览“拙政园”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而由拙政园原居家的三进主体建筑改建的“苏州园林博物馆”还没认真地参观过(尤其是最近几次陪客人游“拙政园”,一天内要走好几个景点,只能匆匆而过)。问保安可否单独购票参观,答案是否定的,必须购联票,只好作罢。待下次再来“拙政园”时多留出点时间,专门看看它。尽管为寻访苏州小园林查阅了不少资料,到“园林博物馆”再充实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苏州园林博物馆”)
清晨的“拙政园”已经是游人如织,毕竟是游苏州的首选,初次来苏的游客必到之处。
(“拙政园”)
到达“拙政园”东(“寄庵”的可能所在地),一大片的新建仿古建筑,曰“园外苑”,尽是经营古玩、玉器的商店。门可罗雀,来得太早了点。
(“园外苑”)
问附近的居民,一位中年人告知:这里曾经有过街道托儿所(小时候他还在那里呆过),早已改造掉了。至于“园林”,没留下什么印象。
“寄庵”的寻访,到此可以告个段落。
按预定的路线,接下来寻访“北半园”。
资料介绍,北半园“水池居中,环以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园中植有白皮松、黄杨、紫藤等花木”,并说“园中花木繁盛,面积虽小,但布局紧凑,建筑小巧,环境雅致”。想来比起“南半园”,它的保护要到位得多。
找到园址倒很容易(白塔东路60号),可同时找到的还是失望。大门紧闭,门锁已经锈迹斑斑。
曾经作为“商务休闲俱乐部”、“半园饭店”的“北半园”已经风光不再。
(北半园石库门)
(“文物保护”石碑)
靠着通道,有“北半园”的两孔月洞门。
(“月洞门”)
从门缝朝里张望,并将镜头伸进去拍了一张照片,尚能辨别出园内的建筑、水池和湖石,也看得出木柱油漆脱落,小径杂草丛生,已经渐渐成了一座荒园。
(从门缝拍的照片)
留下新的遗憾。
看到笔者来时的兴奋和离去时的沮丧形成强烈的对比,好心的守门人劝曰:听说香港有人出资恢复、重建,到那时你再来。算是给笔者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