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州小吃虾酥锅边鼎边糊秘店 |
分类: 尒旅行 |
本篇的行摄福州老街,台江区的洋中路。
到一个城市,我最爱的并非那些富丽堂皇的大商场、整改后的新街,我最爱的是老街,如如说,还好你不嫌弃这样的老街,我说,老街才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景,在这里,才能品味一座城市历史的变迁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台江区是福州的老城区,这里房子多是木材建造,还是连成体的一片,所谓一损俱损,一家火灾,连成片的几乎都遭殃。
看这房子吧,歪成这样了,外头用大木头柱子顶着,我以为里头没人住了,没想到一探头,居然发现里头有人。真担心他们。
福州人一早的生活是这么开始的,请随我的镜头融入其中吧~
携家带口的外出吃早餐。
路边的饼店,一看就让人喜欢,这是光饼和烧饼,我是面食控啊。
如如说要吃这个饼,听说刚出炉热呼的更赞。
真的又脆又好吃。
偶遇的盏糕,在厦门也有,我们叫碗仔糕,就是白糖发糕,不过,我觉得厦门的好吃一些哦。
边走边摄。
一回头忽然找不着他们人影。这人呢?
旁边只有户人家,门口摩托车、自行车怎么这么多?里头怎么这么热闹?原来是做生意的,走进一瞧,好么,这叁人都跟里头呆着了,原来,这家就是我们要找的柴火锅边秘店!
看图说话,称这家为秘店不过份吧?就是在一橦街边平房的院子里,但是你看这满满的人潮,几乎是座无虚席,应该都是周边的邻居为多吧?
店是夫妻二人经营,还有另一对中年人帮忙洗碗端菜,我还没坐下就忙着拍照了,引起店内一阵小骚动。
店里的顾客都好热心,见我拍照,以为我有啥来头(真是不好意思了哎~~),纷纷给我们介绍这对夫妻的一些事情,但是很可惜,他们讲的是福州话,我听不懂,只有一位顾客用普通话说的我听懂了,她说这夫妻二人在一起生活几十年却从未合过影,叫我帮他们拍个相片。我自然乐意之至,但是善良腼腆的二位老人只是笑,却依旧低头忙碌,不肯就范拍照,于是,我的相机也就只能记录下他们忙碌的身影。(说真的,看得我有些许心酸!)
夫妻二人分工合作,一人煮锅边,一边炸虾酥。看我们婆婆的笑容吧,虽然脸上尽是岁月的沧桑,但却有打不败的坚毅和对生活的信心。
婆婆在做的叫虾酥,是福州地道的小吃,这粉浆中还开了个窝,油炸时虾酥会膨起,煞是好看。古早时的虾酥河虾配料调浆料油炸而成,外酥里鲜,但现在已经不是了,只有韭菜和米浆,虾酥无虾,有名无实,但还是很好吃,真心的!!
可爱的婆婆人真好,下油锅时我跟她请求能不能停一下让我拍,她立马爽快的答应。
面糊一下油锅就会膨大,吃起来香脆可口。
这个是三角酥,就只有锅架上这几块了,我们没有吃到,听说是芋粿,我想,跟厦门的咸粿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伯伯在煮锅边,真正柴火烧的柴火锅边,听说福州仅剩这一家了,我想,也只有在这老城区里才能看到这一景儿了。
这锅边是福州的名小吃,也叫鼎边糊、锅边糊,“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意思大概是一样的,就是锅的意思,主要做法大概是这样的:
架一口大锅,底下烧水(听说最古早味的做法是加沙蚬汤),水中加入虾皮、紫菜煮开成汤底,锅上方1/2处留着“烙”锅边糊,因为锅是加热的,所以这米浆一浇在锅边上就会被“锅热”所烙干水份,这就像烙饼子一样,把米浆的水份蒸发掉,成为片状干浆,再用一把特制小铲把烙干水份的锅边铲到底下烧好的紫菜汤中煮软,上桌前撒一把葱花,这锅边就煮好了。
要盖上锅盖才会加快加热的速度,否则客人等不及噜。
看伯伯在添柴火,那手。。。。我心酸了。。
把锅边铲下来。锅里是紫菜虾皮汤,煮软就行了。
这家的锅边真心的好吃,我拍胸脯打包票,锅边一点也不烂,任我拍照完再还是一样的完整,吃起来口感滑顺,汤鲜味美,做为早餐吃,真是一顿温暖的早餐。
虾酥,我所大爱也,我个人本身就是爱吃油炸食品的人,对这虾酥偏爱也就可见一斑。吃起来鲜美可口,香脆无比的虾酥,一入口就征服了我的胃。
夫妻搭档,干活不累!
锅边里要加葱花。
看,小宝宝也来吃锅边哦。
要走时有点依依不舍,这二位可爱的老人,我下回来福州一定再来看你们,再来吃你们的锅边和虾酥哦。(绝对不煽情,内心的,肺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