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8月08日

(2013-08-08 12:55:42)
标签: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高群书

angelababy

黄晓明

列文

娱乐

分类: 我为电影狂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外表时髦,内心传统!

虽然笔者既没看过海岩原著,也没看过当年的电视剧版,但看到电影版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还是能看出同原著相隔近二十年,影片是如何引入时代气息,又是如何保持原著传统内核的。韩国人的加入和满口英文的对白,肯定是原著没有的,因为在那遥远的1994年,韩流还未在中国刮起旋风。中间的枪战追车戏,原著中也应该是没有的,那时候好莱坞大片才刚刚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作家还不会有这种大片范儿的追车想象力。结尾的西藏戏,原著肯定也是没有的,因为那个年代还不像现在这样,一个个装逼范儿地把西藏作为“心灵归宿”。但是,女主角内心理智与情感的斗争、身为警察的职责所在与身为女人的情感所系之间的矛盾挣扎,在原著、电视剧和电影版中应该都是共通的。因为外部包装可以随着时代变迁调整更换,但思想内核往往反映的是人性和情感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具有穿越岁月而不变的永恒魅力,所以这方面影片势必会保持原著的精髓。

看《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这部1994年的小说用现在的眼光看,许多方面都显得有些古板了,而我们现在又是处在商业娱乐化浪潮席卷影坛的时代,那么导演高群书就必须不断在影片中做加法,把众多商业元素、时尚元素和大片元素往里面塞,观察和分析这些元素就显得很有意思了。男女主角的外国留学生同学身份、中英韩日四语混杂的对白模式,还有日韩黑帮斗法、中国警察坐收渔利的背景设置,无疑是大片儿范儿思维的体现,要玩警匪戏就玩出国际格局嘛,几种语言混着说才显得洋气嘛,而且加入韩国影星无疑可以吸引中国大量的韩流粉。而那场公路枪战追车的动作大戏,无疑是影片向好莱坞范儿的一次努力。高速追逐、车流穿梭、反派车辆的破坏力和压迫感,各种眼花缭乱的翻车镜头、破坏力强劲的碰撞,匪夷所思的转向掉头和过道并线……这么一看追车戏还真有点《速度与激情》的意思,只是场面和精彩程度相差很多罢了。但至少构思动作戏的许多理念是一致的,只不过呈现能力已经达到国产动作片的极限了。不过依然还有几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慢镜头中一辆车擦着墙飞跃起来,男女主角的车在无路的情况下从施工工程车的车身上开过。总体来收,这场追车动作戏的精彩程度应该还是超出了观众对国产片的预期的。

男主角的富二代形象无疑是呼应了当下物质化中国社会的心理需求,随便一出手送给女主角的生日礼物就是3万块的包包,吃饭也是私人定制的双人烛光晚餐。他只身干掉日本黑帮老大的戏份,也颇有些向《教父》致敬的意味。正邪双方争夺的“宝贝”,也从原著中的十七世纪意大利纳格希尼小提琴,变成了国宝金佛。金佛作为“宝贝”无疑在大众传播层面更易于被观众理解,而且金佛带出的“诅咒”含义,似乎也预示了片中角色的结局。而且那个金佛一看就是藏传佛教的欢喜佛,这也算是呼应了影片为何在西藏上演大结局。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设计了在熙、Angelababy、黄晓明这个三角关系,让身为女警的Angelababy在充满魅力又神秘而危险的黑帮二代在熙,以及阳刚冷峻又细致体贴的同事警官黄晓明之间摇摆不定。而更大层面的“三角关系”,是她同时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位女警,在情感和责任之间左右为难,而这比“情感三角”更难以抉择,因为一旦选择一边,赌上的就是他人的性命和自己今后的人生。毫不意外,Angelababy在经历几番痛苦挣扎之后,还是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关乎主流价值观,就算是好莱坞来拍也不会有第二条路可走!(文/列文)

电影、美剧实时点评请关注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dusheliewe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