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云台》:美式灾难嫁接韩式煽情

(2009-09-30 23:50:39)
标签:

影评

海云台

韩片

薛景求

河智苑

娱乐

分类: 内地公映华语片

《海云台》:美式灾难嫁接韩式煽情

片名:《海云台》

导演:尹齐均

主演:薛景求、河智苑

类型:灾难/动作

公映:2009年8月25日

 

《海云台》:美式灾难嫁接韩式煽情 

 

《海云台》作为今年迄今为止韩国最火的影片,创造了连续六周称霸韩国票房榜的纪录,并一举跃升为韩国历史票房第五位,但在中国却相当不受待见,被《机器侠》、《非常完美》等华语片掀起的票房海啸所淹没。似乎“特效灾难大片”只要没有“好莱坞”三个字作定语,就很难引发中国人的兴趣。再者,海云台作为韩国的著名海滨避暑胜地,相应的灾难题材无疑会引起韩国人举国关注,但对于还搞不清“海云台”和“青瓦台”有啥区别的中国观众来说,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心态自然使影片的感染力大为减弱了。此外,“海云台”这个直译的片名也太不给劲儿,如果改成“釜山海啸”或者“釜山沉没”等耸动性的片名或许会更加吸引中国观众的眼球。

 

 

好莱坞已经证明了灾难片是极具票房含金量的商业类型片种,尤其是电脑特效在取代了传统的模型特效居于主导地位之后,更是创造出《烈焰狂峰》、《龙卷风》、《泰坦尼克号》《完美风暴》、《后天》等等既票房丰收又影史留名的灾难片杰作。既然灾难大片的商业反响如此之好,跟风效应随之形成,虽然各国在技术手段上无法超越好莱坞,至今尚无任何一部非好莱坞灾难片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但在视觉奇观上尽量向好莱坞靠拢的基础上,利用题材和情感上的亲近性讨好本国观众,仍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海云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海云台》的开头颇得好莱坞商业片“三分钟精彩”的真传,以印度洋海啸为背景,展现救援直升机在惊涛骇浪中营救一搜韩国渔船的过程,对《完美风暴》的模仿比较成功,震撼的视听效果和紧张感能迅速吸引观众。但好莱坞灾难大片有动辄过亿美元的高额资金作保障,灾难场面和电脑特效无一不是质高量又足,而这个级别的投资额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无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于是,“特效不够情感凑”就成为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

 

在开头的大场面过后,《海云台》的前半部分就完全靠几条情感线索撑起剧情,好在每条情感线索都十分生活化且特点鲜明,不至于让人看起来索然无味.男女主角之间是平淡羞涩中见真情的兄妹恋,救生员同女大学生之间的典型80后无厘头“野蛮女友”之恋,金博士对女儿的则是传统东方式的浓浓父女情,尤其是笑点连连的救生员崔炯植同女大学生金希美的恋情,有效平衡了其他两段情感关系略显沉闷的格局。剧情一到这两个年轻人这里,就立刻生动了起来,炯植扔救生圈砸晕希美,后来接吻时希美咬破炯植的嘴唇,以及希美当街表演怀孕遭抛弃的演技,让炯植倍感尴尬,都是让人看得捧腹不已且兴味盎然的桥段。

 

片中釜山盛大的焰火晚会,成为影片前后两段的风水岭,当众位角色望着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礼花,心中怀着对未来、对情感的无限美好憧憬时,殊不知大难即将临头,所有美好的一切都将像礼花一样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金博士预言的大马岛海底大地震终于噩梦成真,即便发出警报,倏忽而至的海啸还是令海云台的上百万游客躲避不及,灾难大戏正式登场。海水先是迅速退潮,随之几十米高的滔天巨浪席卷而来,第一波先将海边的一切扫荡得干干净净,临海建筑的玻璃彻底震碎,街道水流成河,人在急流中挣扎求生;第二波海浪袭来,有些建筑物开始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彼此碰撞着轰然倒地,由好莱坞特效师打造的海啸灾难,在大全景镜头中的气势和震撼力几乎与好莱坞同类影片不相上下。某些细节还可以看到导演的创意在闪光,例如小混混在大桥上躲过一波海啸袭击之后,赫然发现一艘集装箱货轮被掀起靠在大桥上,一个个集装箱从天而降,每次都只有毫厘只差就能将小混混砸成肉饼,那份想躲躲不了、越躲越糟糕的尴尬以及有如神助般的福大命大,在灾难氛围中形成少见的黑色幽默。

 

即便有接近好莱坞水准的电脑特效助阵,灾难场面的营造也极尽紧张惊险之能事,《海云台》与同类好莱坞灾难大片相比,仍能发现二者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从整体上说,好莱坞灾难大片特别注重灾难层次感的营造,细节充满科学知识含量以及同灾难搏斗的技术含量,往往在影片前半部分就开始酝酿灾难的种种前兆,营造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并在其中给观众介绍大量关于灾难的知识性内容,展现主人公用于探测或阻止灾难的大量高科技工具,带领观众进入科学性的灾难氛围中,从而增加灾难的真实感。然后,影片在灾难预兆的破坏性场面上步步推进,让观众的紧张感不断叠加,最后惊天大灾难降临,把剧情带入高潮的同时,也将观众情绪推至最高点。反观韩国人拍的《海云台》,前情后灾的两段式剧情显得过于泾渭分明,灾难戏严重缺乏层次和过渡,也没太多知识含量和科学性的细节可言。光是金博士一个人在那里吆喝“狼来了”是不够的,灾难前兆的烘托效果太弱,类似于飞鸟撞汽车玻璃的桥段应该更多些,否则无法令观众产生大难临头的紧张感。

 

其次,好莱坞在灾难部分十分注重刻画主人公如何应对解困,不仅充满丰富的细节和层次,还展现出人类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真实感也并未因大量电脑特效的参与而减弱,反而让人有一种亲临现场般的震撼和刺激。而《海云台》的主角们包括对海啸很有研究的金博士在内,无人有应对灾难之策,虽然影片根据不同角色分出多条线索,但内容无非“逃命”二字,层次感很差,在细节上也颇多失实之处,例如金博士的前妻明明在电梯内快被淹死了,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个电梯工,把电梯门撬开将其救出。让人忍不住纳闷:电梯外没水,电梯里的水位怎么会那么高呢?在一片混乱之中,电梯工又是怎么知道电梯里有人的呢?

 

在灾难特效方面,《海云台》其实也是经不起细看的,远景和大全景中巨浪滔天的电脑特效还说得过去,但中近景里的灾难就差多了,人在水里周围缺乏那种惊涛骇浪的效果,海浪的远景看起来气势逼人,但一到中近景,速度就明显减弱,人与灾难的互动感和真实感都很一般。于是,韩式煽情取代了人与灾难的搏斗细节,成为灾难戏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女性角色总是撕心裂肺地叫着男性角色的名字,泡在水里随时有生命危险,依然绵绵情话说个不停,而灾难也似乎被这些痴男怨女们“雷到”,当他们说情话时在一旁静观,等他们说足说够了,才接着卷土重来。韩国人一煽情,连灾难都要靠边站啊,剧情本来是想感动观众的,笔者看起来怎么感觉那么可乐呢?(文/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