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前炮-刘石
马前炮-刘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61
  • 关注人气:3,5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经理

(2010-01-01 03:17:41)
标签:

种子

预定金

农民

生产合作社

教友

吉林

德惠

杂谈

分类: 三农话题

就在网上因为我的博客正反双方打的不可开交、我也被一些人骂得“狗血喷头”的时候,我又冒着寒风,去了一趟东北的市场。今年的冬天特别冷,长春这几天一直是零下二十多度。来机场接我们的林经理说,他已经好多年没有经历这样寒冷的冬天了。林经理是公司在吉林省德惠县的经销商。前几天媒体炒作的文章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农民被迫接受1克种子1克金”,就是从德惠农民拿身份证购买玉米种子说事。

 

林经理是公司在东北业务做得很不错的经销商之一。说起和林经理的认识,其中还有一个故事。05年我们需要在东北建立销售网络。当时我们对国内的种子公司了解甚少,不知道该找谁。我们的业务员小吴,在德惠跑了十几家卖种子的商店,向老百姓打听哪一家卖种子的最可靠。老百姓说有一家新的种子店,老板是一个姓林的年轻人,他卖的种子还搞服务,最靠谱。小吴到林经理的种子店转了一圈,做了一番调查。小吴穿着不同于农民,神情严肃,很快就被林经理的雇员发现。他们以为小吴是管理部门下来检查工作的,很是紧张。后来小吴又去了一次,表明了身份,对方才恍然大悟。小吴平时不苟言笑,也不吃饭,闹得林经理心理一点没有底。我第一次去林经理的那里考察时是在夏天。林经理后来跟我说,那天我又问又记,一连问了他三个小时,搞得他好紧张。不过正是通过那天的充分交流,林经理展示了他的思路和干劲。我们终于确定了在德惠县的独家代理关系。自那以后,林经理和他的团队天天下乡,搞技术推广、培训,种植示范,售后服务,迅速打开了市场。

 

林经理
林经理

经过三年的发展,林经理已经成为当地很有影响的经销商。由于目前市场还是供不应求,为了防止部分经销商套购、串货,林经理要求所有销售的种子种子必须要出示本县的身份证和土地承包合同…。这就报道中有关故事的背景。

 

因为林经理业务做的好,而且从农民那里收了种子的预定金,给当地其他种子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林经理今年夏天出国旅游的时候,有一些竞争者就开始编故事,说林经理领着一个18岁小姑娘跑了,不回来了。(去年有人给抚余县的吴经理编造过同样的故事);林经理回来后,竞争者又说林经理的会计带着农民交得预定金跑了;最近,又有人编林经理生产假种子被扣了;还有说林经理在酒泉“掏地沟”(套购种子),被公司取消了代理资格等等。

 

林经理对我说,外面的人编在多的故事他都不怕,就是希望能多一些种子。在这个销售季节,原计划用一个半月完成销售任务,结果11天就预订一空。我现在一袋都不敢再卖了。万一超卖,最后供不上货,老百姓会骂死我的。林经理最近从百事可乐公司请了一位地区主任,姓刘。小刘说,“到了现在的公司不会干活了。在原来的公司天天想着如何能多卖货;现在想着是如何能给每个农民少卖一些货,同时又不得罪老百姓。”

 

林经理现在开始探索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社,负责帮助农民提供良种,团购化肥。合作社常年聘请技术顾问,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而且负责以优惠价格回收粮食。他希望把目前与农民的买煤关系转变到一个利益共同体。09年,林经理试着办了两个点;在来年计划组织400个农户,规模达到1000公顷。林经理的努力,获得了农民认可,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吉林农业”对此报导过两次。林经理说,这是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的事情。乡镇书记对此也都很支持。现在农民购置生产资料很盲目,国内的技术推广体系瘫痪,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只有通过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土地连片,才能实现机械化;进行粮食收购,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获得更大收益;由于实行统一供种,产品的品质可以得到保证,能够极大增加附加值,提高本地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林经理自己统计,到08年底,在过去的三年里,林经理已经累计帮助农增产增收1亿元人民币(以每斤0。65元计算)。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林经理的付出也获得了回报,他不仅在经济得到了实惠,现在也是县里的人大代表,以农业界代表的身份,反映农民的心声,参与政策讨论。

 

林经理还给我讲了几个有意思的故事:

                                                                                

故事一:06年林经理刚刚推广公司的产品,大房身镇二道村一个姓杜老农死活不相信公司的品种能够一垧地产22000斤以上的“干粮”(约合每亩1500斤)。结果双方开始打赌,如果没有达到1500斤,林经理负责补齐;如果达到了杜老汉要请客。结果杜老汉输了,杜老汉杀了两头猪,请了林经理公司的所有员工10多个人和村里的乡里乡亲。杜老汉虽然输了赌,但是心里高兴。杜老汉的儿子后来成为公司在这个村子里的“经济人”。

 

故事二:布海镇候家村8社的张文甫是当地基督教教会的老教友。他一直为教会的事情跑前跑后。在种了公司的品种后,增产增收,他也不断把这个品种介绍给教友。他总是说“信教的人不说假话”。可是张老汉最近烦恼了,因为今年没有张罗买种子,以为还早。结果这几天忽然发现种子已经卖光了。张老汉一个劲给林经理打电话,两个星期不到,电话打了不下20次。老汉张口就要100袋种子。林经理现在手里缺货,也是爱莫能助。

 

故事三:拉海镇镇榆树村崔金荣承包了15垧地,连续4年都种咱公司的品种。由于质量好,每年卖给国库的粮食都是免检,而且都是享受最高的价格。08年,同村的一户农民一晌地的玉米卖了17200元,家里还剩下2000斤苞米,在村里也很轰动。

 

故事四:龙王镇的一位老太有三个儿子,每年全都种咱的玉米。但是她在地头地头从来不下肥,地头的玉米自然长得不好,但是地里面的玉米长得极好。老太太说,她怕地头的玉米长得太好了会被人偷走。

 

故事五:有个农民名字叫冷甫廷,他有一些文化,喜欢写诗歌。去年丰收了之后,激动地写了一首诗送到林经理的公司:

 

“蓝蓝天空白云飘,站在田间放歌喉。

只因庄稼长得好,又为增产面带笑。

有史以来粮最多,打破纪录粮最好。

要问种的啥品种?不说你也会猜着。”

林经理最后总结说,我们已经从过去的“坐商”转变为“营销”,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今后,我们要从“营销”进一步过渡到“服务”,让每一户农户都能得到实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