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经济规律看种子价格 (中)

(2009-04-07 09:55:54)
标签:

价值

价格

经济规律

市场细分

定位

农业生产

种子

先锋

杂谈

分类: 种业观点

 

前面已经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论述过这一问题。在这里,本人试图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讨论其中一些因素对于种子价格的影响。

以下这些因素,明显影响着种子价格的制定和市场上种子的实际售价。

 

一,新产品

“新产品应该是更好的产品”,这是一般人固有的思维定式。这种基于进化论而形成的基本理念不仅仅是一般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也是新中国特别强化教育我们的结果 – 所谓“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但不幸的是,这种“放之四海而‘基本’准”的真理被我们这个行业滥用了。我们利用了社会和农民对于“新产品”的期待值推销了我们很多劣质(大多是达标的)“新”和“并不新”的产品。

 

我们行业的“潜规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产品,只要是第一次上市,或者一个老产品只要一改头换面,上个新的包装马上就卖高价,根本不看他的表现如何,不看其是否能够给农民带来的可多的利益和好的性价比。

 

经过这几年,农民被那些不负责任的种子公司“折腾”怕了,新产品对于农民来讲不过又是“狼来了”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信任。种子公司再指望通过“新产品”的概念来炒高种子价格,其效果会越来越差。这正如国内种业一位资深人士所描述的那样:“这种‘诚信透支’会毁掉我们的种子行业”。

 

“新产品”对于价格影响因素:中 → 小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国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在品种权的保护方面非常不到位。其是在执行过程中的取证难度,关系网的妨碍,地方保护盛行,行政机构的不作为等,使得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还大都停留在纸面上。再加上国内的几个又影响的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等又都是对多家种子公司的许可,无论是众多种子公司的联合打假还是单独出击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就造成了非法生产的种子、假冒伪劣的种子满天飞,正规厂家和品种拥有者对此无可奈何的结果。所以,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初级阶段”,其对于种子价格的影响也仅仅是“聊胜于无”。

 

随着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提升和对于农民利益保护的强调,执法和监督部门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及我们行业的到多数公司的经营逐渐走向规范化和从业人员自律意识的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知识产权的保护的状况会逐渐好起来。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价格影响因素:小 → 中

 

三,独家销售和多家销售

这一因素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多家公司操作的情况下,计划的制定、产量的调控、质量的管理、推广的投入,服务的提供、打假的力度等因素完全无法掌控和协调。而且,其中任何一家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资源,造成单方努力而有其成果由其它几家公司分享的结局。

 

反之,独家操作一个品种其效果就好得多。它增加了厂商的责任感和信心,也自然加强了行动的效果;其产品价格的调控也相对稳定,更有章法可循。

 

“独家销售”对于价格影响因素:大

 

四,产品表现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目前的种子市场上,一个品种的表现和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的正相关性非常有限,这是我们这个行业一个普遍存在的怪异现象。

 

前面我所提及的“郑单958”产量表现不错,适应性广,价格却极低。而且,由于它在市场上影响的权重很大,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市场上这一反常现象。直至“先玉335”的出现,才从根本上开始扭转了市场上的这一有悖常理的趋势。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价格回归价值必然是市场的主流。而产品的表现是价值的重要组陈部分。所以产品的表现与价格的相关性虽然过去不太高,今后将逐渐增强。

 

“产品表现”对于价格的影响因素:小 → 中

 

五,投入和产出比

中国知否有真正意义的农民这还是一个“悬而未决”问题。因为农民和雇农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经济独立的生产和经营者,而后者只是从事简单重复性生产劳动的消极服从者。而这正是中国目前广大“农民”的窘境。

 

如果中国的农民和中国的种子公司能够从一味强调高产转变到追求投入产出比,如果我们的经济和政策导向从单纯教导农民“多投入、创高产”,到通过有效市场机制确保农民增收来诱导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的农业就真的有了希望。

 

那么投入和产出比在我们种业上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它应该是考虑种子价格、种子质量、播种量、保苗数量、配套农艺措施、技术指导,售后服务、商品粮产量、商品粮质量和价格等因素的数量值和它们之间的和比例关系。

 

“投入和产出比”对于价格影响因素:大

 

六,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

由于中国农业市场开放较晚,种业市场求其如此。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不多。

 

由于过去“短缺经济”的影响和“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没有人去关心和试图去满足特定市场和“少数人”的需求。想象一下吧,是“吃饱”要花的钱多还是要“吃好”花的钱多;是补品的价值高还是特效药的价值高;是穿得暖和难度大还是穿的时髦花心思?凡是能够满足特定市场和人群的特殊需求的产品应该能够得到更好的回报。

 

市场的细分本身就是存在的,而它的发展、成熟业更需要有特色的产品和其准确的定位来培育。特定产品及其定位和市场细分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

 

“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对于价格影响因素:小 → 中

 

如果我们国内的公司能够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学,能够研究和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够为中国农民创造增产、增收的机遇,处于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位置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相关博文:

从经济规律看种子价格(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