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下降”有感

(2009-12-28 08:49:56)
标签:

宝胜集团

唐崇健

杂谈

分类: 随感/杂谈

“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下降”有感

 

李英在《一个女知青在德国》一书中讲述了与德国人谈生意的一段经历,原文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问一家超市的经理说:“您还想要中国商品吗?”他耸耸肩:“现在不需要。这里还有很多,年轻人,我和中国公司联系密切,他们提供充足的货源。”过了几天,我又去找他,说是能够给他提供各种商品,价格可以更便宜。我想,商人嘛,谁不想多赚钱?他有点不高兴了,严肃地说:“真不明白。你们怎么这样做,为了抢生意,不怕伤害自己的同行?”我说:“这是竞争。”他说:“竞争应该在商品质量上下功夫。如果用压低价格的办法,到头来,伤害的是你们国家的利益。你看,德国的名牌不降价,但是,大家都去买它。”
  生意没谈成,我真正领教了德国的经商理念:严谨、规范,每走一步,都要看有没有法律依据。难怪人家的市场井然有序,从没什么假冒伪劣之说。

这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案例,是德国人给我们中国人上的生动的一课。今天,笔者之所以要再次引用这个令人深思的案例,是因为看到了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报,公报称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下降。2005年以来,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均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速,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增幅也在下降。 2008年,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增幅从上年的50.72%下降为27.72%。质检总局分析指出,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在此关键时期,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急切需要,而且是调结构、上水平的必然要求。

其实,我国很多行业普遍存在“量大质差”的现象。作为制造企业要反思,我们制造的不仅仅是产品,其实制造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大众的购买力。最近,我看了一篇介绍远大空调董事长张跃的文章,其中张跃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为造空调而来到世上,我是为享受生命而活。十多年来我一直将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重要目标,而现在这些想法荡然无存。我只希望全世界对空调的需求迅速下降,这样我就可以放心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了。”这是一位企业家面对气候变暖产生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而笔者认为做企业就是能够让人们都很喜欢,对环境和社会没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何谈企业家?企业家应该追求企业的社会意义和个人自身的精神超越,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都不是企业家,我们只是做企业的。

美国人发明技术,日本人把它做好,韩国人把它做滥,中国人把它做到不赚钱。国内企业真正做到重研发、精制造的凤毛麟角。很多企业连最基本的产品标准都做不到,何谈创新?不赚钱怎么创新?拿笔者从事的电线电缆行业来说,长期的低价竞争和不规范的竞争环境,导致这个行业缺乏持续创新的动力,制造的精细化难以提高。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超净电缆料、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绝缘生产设备、高压电缆附件、500kV海底电缆、很多领域使用的特种、高端电缆产品等,而这些产品研发创新计划我们年年在提,提了20多年了,现在仍需从国外高价进口,这种情况相信会继续下去。

面对供严重大于求的市场,很多企业挣扎在死亡线上,它们不是用创新的技术来发展企业,而是制定一些见不得人的潜规则来搅乱市场,同时,绑架监管部门。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甚至不作为,仅以罚款一罚了之,助长了假冒伪劣的嚣张气焰。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下降,其实值得反思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政府。中国制造缺少的是公平竞争的大环境,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平台。

在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监管的司法意识和司法环境之下,企业要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并且以正确的方式做,这已经很难了,更何谈创新而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