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年,我设计的一套在中国银行业中选择优秀银行的方法,非常简单。对于这套方法我一直非常满意。当时和许多做价值投资者争论这个方法价值,原因是当时投资圈(公墓、私募和许多独立投资人),几乎一致认同招生银行是最优的。而这套方法,把招生银行给排除在外了,我基于5-10年,企业长期发展的效率来分析。下面,我把这个简单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1)
看5-10年的净资产增长率(危机年份例外),A股必须超越12%,最好15%。
(2)
呆、坏账率最好在3%以下。
(3) 正常市场环境下,估值最好在PB在2.0倍以下,需要一定的安全边际。
(4) 只买民企或合资(真的战略投资者,而非一般的财务投资者),排除国有银行。
这样下来筛选下来只有民生、兴业和宁波银行(后两个,是符合条件后加的),当然还有几家很好,但没有上市。而中国银行,其它不说,有一家美洲的银行参股,只是一般的财务投资,根本不参与管理,不能算作合资企业。国有银行不可能有长期、良好的效率,因为管理层花别人的钱不心疼。用巴菲特的话:最优的管理层的行为应该和股东一致。
结果5-6年后,尤其是现在,银行也中的企业,开始在效率的作用下,慢慢开始分化。看看这几年分化的结果。尤其是今年,市场对于银行业的担心到了空前程度,担心未来的呆坏账、效率(活力)、收益等等。

或许,你认为一年的股价起伏,不能说明问题,那么我们再观察许多年。相比较来说,这三只银行股,兴业银行是最优的,而民生最次,其原因是民生几个大股东(史玉柱、张宏伟、刘永好两兄弟等),太强势而董事长董文标就是个面瓜,05-07年我持有过该股,也开过两次股东大会,有体会。宁波银行也很好,几个月份前,我在贸易大学讲课的时候,和刘亚副校长(金融学家、博士生导师),讨论过宁波银行,他当时问:为什么说宁波银行好,我说是合资的,几年的财务数据也很好,许多信息发布的很到位,并且在宁波,江浙人会管理企业。他回答,你这个方法有一定道理,我以前在宁波银行当独董几年,我了解这个企业,确实很有效率。
声明:本人现在没有持有者三只股票,并且对于银行股的总体看法,没有改变---短期或许有点行情、中长期不看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