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教育来自长者(二)

(2009-09-24 17:56:01)
标签:

连环画

高玉宝

南阳

卧龙岗

武侯祠

收藏

国庆

汤生午

教育

分类: 正经问题

应该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一本小画书,名字叫《渔岛之子》,内容是小孩抓特务的故事。这是我拥有甚至接触到的第一本连环画书。

我从那画面上揣摩其表述的内容,感觉情节绝对诱人。自己分析:如果能看懂画面下面的文字,则必定会让阅读更精彩。

于是我开始问父母、好像还借助查字典,不出半年就能把那本画书读下来了。阅读结果果然满意。

这中间激起我对掌握文字的高昂热情,识字速度随即大概快过了同龄人。

记不清隔了多长时间,但不是很久,我爸又给我买了一本小说《高玉宝》。有点将阅读难度升级的意思。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阅读快感同样升级。我从此认为,天下所有的小说都是像《高玉宝》那样美妙诱人。于是,我就开始四处寻找小说样的东西看。当然,那个年代出的书好看的不多。遇到这种时候,我则把它理解为他们的美妙还不能被我这样年龄的人所领会。

能够找到的有限的书大多又破烂不堪,或者前后都已被撕去很多,或者是从中间被拦腰撕断。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翻对着看,倒是真有点“寻宝”的模样。

上到小学五年级,我的阅读积累和作文成绩就有所出众。有一天班主任和另一个老师在一起聊天时问我,看过某某本书吗?那个书名很生僻,估计是个深奥的著作。我没看过。但她们能对一个小孩做此询问,已经表明,在她们心目中,我的阅书经历已经可以和她们对话了。(实际上至今算来,我看过的书真的非常有限)。

 

 

第一次去卧龙岗武侯祠,是我爸骑着车子带我去的。里面那种古旧风貌是我在生活中所未见过。尤其是那些悬挂于屋檐下的各种牌匾,其厚重的质感和苍劲的刻工,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冲击。

那时候我就明白,此行是我爸专门带我去的。因为此前若干年,我爸都在卧龙岗脚下的一个单位上班,对这个历史遗迹应该毫无新鲜感了。

我想演绎牌匾的那种文化魅力和时间积累才能造成的珍贵份量。我决定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先用泥巴捏成长长方方、扁扁的一块。牌匾里的题词四个字居多,多有成语的感觉,我不仅不懂而且全部不认识。于是我就从那时候大多家庭都有的《鲁迅杂文集》里找。虽说还是不认识这些字,但感觉哪四个字像是成语了,就比葫芦画瓢的把它刻在泥巴上。

刻完后的泥巴先晾干,然后在父母不做饭的时候我把它放在煤炉子里两块最红的煤球之间,试图烧成砖样的东西。能经风吹雨淋,才可成为传承百年的历史文物。

这个启蒙还导致我对古代的东西产生浓厚兴趣,包括对成语之类文字的探究。

 

 

院子里有个大概比我大两三岁的男孩,有一天把我和另一个都是上着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喊在一起,非常严肃的指出:一个人要培养点个人兴趣,鉴于你俩还小,就先从收藏糖纸做起吧。

那时候糖果也是个奢侈品。男孩说:我先把自己的糖纸每人給你们几张,做个引子,以后就靠你们自己寻找。

我对男孩此慷慨之举非常感动。他特意拿出几张糖纸给我们做“引子”,实际上是怕我们失去信心啊。

男孩子对我说,个人形象要讲究,以后你理发可以跟我一起。如果我去不了,你就对理发员说,理成“平头不亮底”。这是个听起来非常拗口的句子。

那是一个不允许讲究美的年代,竟敢追求“平头不亮底”?如今想来也显得突兀。因此我对这个交代就有点掌握了“独家秘笈”般的兴奋和隐秘。每次在师傅即将动起推子时,迅速的叫出此句后我便静待潇洒形象的出现。

实际上,我在将这个理发要求喊过许多年后才明白他的意思,就是理平头,但不要把脑后头发理的太短。

这个小哥哥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带我去了当时南阳仅有的一家冰激凌店。他掏钱请我吃这个美妙的玩意儿时,我感受到那是个放到我身上就很难愿意做到的付出。

这是我此生接受过的最为纯洁的一次吃请,没有利益,而且不是为了解决我的胃口,他是要我树立起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远大理想——这是那个小哥哥在去的路上就明确强调出的重要意义。

我至今想不通这个哥哥为啥会有这种责任,会有这种无私?他做那些时表现的都很平淡。而且只不过比我们大几岁啊。

后来我在长大参加工作后很久,与这位老兄有过仓促一见。似乎连寒暄都没有。

我没有机会告诉他,我至今还有收藏爱好,不是收金藏银那种,而是还像集糖纸那样的收藏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八十年代初期,我已经在南阳文化宫举办过估计是国内首次的“烟标”展了。我现在的收藏主题相信是国内仅有,如果真有钱财,某些年后,南阳会有一座展示这些收藏品的民间博物馆出现。

我当然更不好意思告诉他,我对穿着打扮始终抱有浓厚兴趣,这是我无愧于同龄人、无愧于家乡、甚至无愧于祖国的一个自豪表现。至于吃的,我已写过博客论述:胃口和胸怀一样,既已宽广,也正努力继续阅尽美味无数。

我猜测不太容易和这位老兄再见面了,但我一直清晰的记着他的名字:翟国强(重名者也许很多)。

 

自己博客推荐。

   A,鱼头酒  

   B,可怜的西方,既没人,也没钱  

   C,艰难的称呼

   D,关闭评论

   E, 七个城市、七种男容女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