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们的“最后一课”何以直抵人心
(2023-11-06 08:17:32)
标签:
校长们的“最后一课”何以直抵人心侯爱兵 |
校长们的“最后一课”何以直抵人心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
2023年毕业季,各大高校的校长为毕业生们送上了不同的寄语,成为学生们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课”。在这些毕业寄语中,哪些更让人体认、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呢?
典型引路
“你们的师兄桂海潮老师此时正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外的‘天宫’上,执行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上放牛数星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还有张熇校友,初中时因为一本《航天》杂志激发了她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毕业后毅然投身航天事业,她设计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填补了人类研究太空的空白。他们身上,彰显了北航人深厚的空天理想和家国情怀。愿你们牢记‘空天报国’使命,一路沐光、一路成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任,行未有之事,建非常之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奋进有为,不负青春》)
好的典型,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王云鹏校长运用典型引路法,讲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和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摘星探月”的成功事迹,用以激励同学们立鸿鹄之志,做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最能指引人前进的方向,给人以前进的力量。
以案说法
“最近网上一则新闻引起我的思考:一个985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网暴无辜的农民工,受到网民一致谴责!我想,社会不需要这样盛气凌人的年轻人。你们马上要踏入社会或继续深造,你们能否受人们欢迎,取决于你们的言行是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快乐,还是带来痛苦麻烦。无论你们在校学习能力和成绩如何,读书是为了让你们更懂得尊重人,特别是尊重那些无权无势的普通劳动者,而不是歧视他们,甚至欺辱他们;学习是为了你们更文明、更大气、更善良、更宽容,而不是相反;这就是我们‘融文汇理、立德树人’校训的真谛。”(武汉文理学院校长刘可风《身心健康是最好的毕业证书》)
警钟之鸣,鉴戒之效。刘可风校长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一个重点大学研究生网暴无辜农民工的案例,足以让人警醒警戒!古人讲读书之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读了那么多书,毫无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则是白读了书。一个人只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律正行,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愿景激励
“局部是整体的组成部分,每个人作为整体的局部要树立融入整体的意识。个人要发挥作为局部的巨大能动性,推动整体实现最优。或许你们会觉得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在系统之中‘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作为局部往往抱着向整体‘等靠要’的思想,消极对待工作与生活。要知道,在无穷大的世界里,部分可能等于整体!每一个小小的你虽只是组成整体的局部,但都可以把自己视为整体,在整体的框架下自由探索,大胆创新,涵养整体的能量。我希望你们秉持这样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局整观’去奋斗和拼搏,或许你就是那个决定整体成败优劣的关键因子,整个系统没有你还真不行。”(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以“系统”之钥解锁未来征程》)
丁晓东校长以“系统观念”勉励同学们认识和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充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给大家描绘了一幅美好愿景,“成为关键因子”“没有你还真不行”,这是多么好的愿景激励啊!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信心百倍,充满期望!
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校(院)长们正是通过言由心生的表达,以真实之情感完成之寄语,因而能够直抵人心,也能传诸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