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亦如诗“正而葩”
(2023-11-05 09:46:40)
标签:
人亦如诗“正而葩”侯爱兵 |
人亦如诗“正而葩”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20期
韩愈说:“诗正而葩。”意思是先秦诸子的《诗经》思想端正,文采斐然,格调优美,可圈可点。正者,是最合乎法度的;葩者,是非常美丽出众的花。人亦如诗,为人也应如此,要有一个正直的灵魂,方正而葩,成为交际园中的一朵花。
两院院士、著名石油化工科学家侯祥麟一生敢于直言,不违心、不迎合、只唯实。有个和他私交不错的老教授,资历颇深,但指导的研究生成绩不佳。他在参评博士生导师时,作为国家学位委员会化工评议组组长的侯祥麟,毫不犹豫地投了反对票。这果然惹得老朋友对他非常有意见。说起这件事,为人正直厚道的侯祥麟也略感抱歉:“大概我太死板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得坚持原则啊!”有人赞叹说,这才是一个真正科学家的风骨,因为“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正直的人心有法度,行有尺度。侯祥麟把握做人与做事的尺度,即便对朋友也从无“误差”。人情世故面前,他也抱元守一,宁可得罪人,也不做违心之事。其实,越是伟大的人,越是正直,越是具有不怕得罪人的品格。不怕得罪人,才能赢得更多人尊重。为人处世不失其正,不失原则,不委于已,不畏于言,方是君子之风,乃可友四方,行天下,成大事。
20世纪80年代有一波“出国潮”,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潘菽的硕士生乐国安希望申请到美国某大学教育系读书。此前乐国安已经在潘菽身边学习和工作了7年多时间,他觉得潘菽一定会支持他,可潘菽却说:“我不能给你写推荐信,因为据我自己的经验,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对中国没什么用。”后来乐国安又联系了另一所大学的理论心理学教授,潘菽读过这位教授的书后表示认同,这才积极帮他争取机会。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并荣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的乐国安说:“我很能理解,潘老就是这样,坚持出国学的东西一定要对自己的祖国有用。潘老有许多为人治学的高尚品格,他谦虚谨慎,正直坦荡,治学严谨,善于独立思考,既能坚持正确的观点,又善于发现和吸收别人的合理意见,是一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者。”
正直的人率真坦荡,待人诚恳,尽忠职守,绝不敷衍塞责。潘菽对待乐国安的出国留学问题,没有盲目地支持,而是坚持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为他严格把关;当遇到合适的专业、合适的教授时,又能积极举荐,助其出国。这才叫真正的诲人育人、立人达人。一个正直的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以直矫枉,引领人走上更正确的道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王鸿祯,为人端正有原则。有一次,学生王成善翻译了一本书,诚惶诚恐拿给王鸿祯,企盼他能为书作序。王鸿祯欣然答应,并说道:“成善,我一个月之后给你,好吗?”后来王成善才知道,王鸿祯写序有“三条原则”:一是不熟悉的领域不写;二是没看过书稿不写;三是自己亲笔撰写。当下学术界盛行的由作者自己写好序言请名人署名的做法,王鸿祯不认同。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的王成善说:“王鸿祯先生是把我的整本书读完后写的序,还工工整整地用蝇头小楷誊写在稿纸上。序言中的真知灼见,直到现在仍然让我受用无穷。”
正直的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随波逐流。王鸿祯院士对于给学生写序自有一套规矩,其耿直的一面,在学界早已传为佳话,感化了一代又一代地质学人。当下,在治理学术腐败、重建道德秩序的关键时刻,王鸿祯院士为人师表的故事不禁让人深切感到: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楷模!
人“正而葩”,堪称君子之风,为人所钟爱。君子如竹,正直通其身;君子如兰,其香自远。我们应崇尚正直之风,以正直之身,成人生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