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用同音异义词,让演讲立意深刻

(2022-10-20 08:35:16)
标签:

巧用同音异义词

演讲立意深刻

侯爱兵

巧用同音异义词,让演讲立意深刻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20

所谓同音异义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汉语发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演讲中,灵活巧妙地应用同音异义词,不仅可以使演讲清晰有序,而且可以让演讲立意深刻,产生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李纪轩:仁、忍、韧

商丘工学院原校长李纪轩在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典礼上的演讲:“临别之际,无以相赠,聊把我喜欢的‘仁忍韧’三个字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成为一个志向远大的‘仁者’。要陶冶仁德之品,要常怀仁爱之心,要常有仁义之举。孔子说‘仁者寿’,孟子说‘仁者无敌’。只要同学们秉持仁德,不忘爱心,多做义举,就必然能健康快乐,无敌于天下;希望同学们成为一个包容天下的‘忍者’。要有包容之忍,要有情欲之忍,要有兴趣之忍。我们所弘扬的‘忍’,不是卑微的怯懦,不是无奈的逃避,不是自欺欺人的逆来顺受,更不是甘受屈辱的软弱忍让,而是‘上善若水,以利万物’的德者之忍,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智者之忍,更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勇者之忍;希望同学们成为一个百折不挠的‘韧者’。要有坚毅之韧,要有执着之韧,要有抗挫之韧,成为一个愈挫愈勇、永不言败的‘韧者’!”

同音异义词是汉语中独有的语法现象,注意发现和使用这些词语的蕴意,可使演讲变得别具一格。李纪轩校长以“仁、忍、韧”三个词展开,引经据典,诠尽其意之详,情真意切,将成为毕业生们践行的人生信条。一个人要是具有“仁者”心系天下之大志,“忍者”包容万物之胸怀,“韧者”坚韧不拔之毅力,还有什么事业不可成就的呢!

阎肃:义、毅、谊、逸

著名词作家阎肃在一次报告会上的演讲:“我想与大家分享四个‘yì’,第一个yì,意义之义,大义凛然之义,正义之义,也是义气的义,仗义的义。做什么事都有它的意义,换句话说你得知道你自己是干什么的。这个意义讲好了,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二个yì,毅力的毅,一个人要有恒心,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可以做成,老想不劳而获,老想很轻易地得到什么,你总是失望的。第三个yì,友谊的谊,要讲友谊,要能团结人。我经常强调‘三手’:对上不伸手,对同伴拉紧手,对自己有一手。第四个yì,安逸的逸,快乐。当你有了前三个‘yì’,你就会快乐、轻松、自信。逸,我说的快乐,不是说自我陶醉的快乐,而是你真正感到快乐。最后,给大家念一首我写的词:人一生问一问,能有几天?人一生算一算,不过三天。跑过去的是昨天,奔过来的是明天,正在走的是今天。请别忘记昨天,认真打量明天,好好把握今天……”

同音异义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谐音义,因此可借其谐音义来归纳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阎肃将其一生的工作阅历和人生感悟,高度凝练总结为“义、毅、谊、逸”四个词,要常思常想做到意义、毅力、友谊、安逸,方有圆满人生。如此巧妙的概括和诠释,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让人容易记住,并努力践行。

秦万学:静、净、竞、敬

西安交大附中雁塔校区老师秦万学在新学期师生大会上的演讲:“我们要做到‘静净竞敬’。静能生慧——内心宁静平和。强调‘静’是因为学习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教室安静了,大家的精力都能集中到学习上,浮躁的心境也会不由自主地被转化,从而定下心打开书本进行学习。净能生美——干净整洁。‘净’能为大家创建一个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学习生活场所。教室布置得干净整洁、宽敞明亮,人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人在杂乱的环境中会感到烦乱,而在环境净化的同时,人的心灵也将得到净化。竞能生优——有竞争意识。素质教育同样要培养竞争精神,要形成开拓创新、不畏竞争、勇于竞争、公平竞争的良好风尚。每一位同学也应当积极挖掘自身的潜力,奋勇争先。敬能生德——敬业乐群。君子以厚德载物,尊师敬长是一个人做到知书达礼、具备高尚道德品格的入门要求。‘静、净、竞、敬’这四种境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能有效塑造美好心灵,帮助我们成长成才。”

运用同音异义词构思立意,最有利于演讲的一气呵成,酣畅叙述。秦万学老师独具匠心,选择用“静、净、竞、敬”四个词来表达教育的四大境界,令人心驰神往。其实,不仅在校园里,包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值得去涵养“净、静、竞、敬”之心,心净纯洁,心静生慧,心竞争上游,心敬人恒敬,塑造优秀品质,成就美好人生。

古代兵书上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实,演讲也是这样,方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动脑筋思考。如果让你用一组同音异义词做演讲,你会想到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知材善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